李德顺: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形成的。它是以主体为尺度的一种主客体统一的状态。通俗一点讲,就是一切好与坏的现象都有一个根本特点、一个根本标准、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好与坏总是因人而异,首先要明白一点,一个事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要看对谁而言。
给大家举个熟悉的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在去磨坊的路上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看到老牛说:“牛伯伯,我能趟过这条小河吗”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正要过河时,小松鼠说:“河水很深,我们的一个同伴掉进河里淹死了。”小马一下子没了主意,就回去问妈妈,它妈妈知道后就说,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然后,小马自己过河,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又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个故事给人们什么哲学启示呢?实践出真知。这是传统的哲学理论告诉我们的。但继续追问下去,实践出了什么真知?很多人可能就回答不出来了。河水有多深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当小马问河水深不深的时候,这个“深不深”不是描述概念,而是价值判断,“深不深”的意思是指能是否安全通过。如果松鼠和老牛的回答是深半米或 20 公分,这是描述,是客观存在,是不因人而异的。为什么松鼠和老牛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呢?因为这里的“深不深”是指能不能安全走过的一个价值体验。
由此可见,价值的特点是以人为尺度的,以人为本的。客观事物的好坏、有用无用,那要看对谁而言,谁就是价值主体。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价值概念一个普遍的本质和特征。任何事物的价值问题都是如此。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这里放着一双黑色的40 码的皮鞋,我问大家这是不是一双皮鞋。大家的回答肯定是统一的:它就是一双黑皮鞋。问这个问题是问一个事实问题,问一个存在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对象的正确回答,应该是唯一的,就是不管谁回答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异,因为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叫真理的一元论。假如我们接下来问一个问题,这双鞋到底好穿还是不好穿?这样的问题就是问它的价值问题了。它的正确答案必 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给谁穿,穿到他脚上用实践检验,才能回答到底是好穿还是不好穿。正确的答案一定是多样的,一定会有人说好穿,有人说不好穿。所以说真理是一元的,而价值是多元的。
价值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要理解它的本性,承认它的特点,在承认真理是一元的情况下理解价值为什么是多元的,价值现象为什么因人而异的。同样一个对象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例如足球比赛进球了,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得了一分,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丢了一分,对于裁判来说如果没有犯规这个球就是有效的,对于观众来说,不管谁赢了,只要球员们发挥得好、动作精彩,那就是一个漂亮的好球。
同一个对象、同一个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同一个事物对于同一个主体不同方面的需要和能力来讲,也有不同的价值。比如毒草,它有毒,有毒就意味着终止生命吗?它虽不能吃,但是它可以肥田,这也是一种用途。如果有毒的描述性含义是它能使生命机能终止,那么接下来用价值来判断“有毒是不是一定是坏事”的时候,就不能简单对待了。我举一个神医华佗的故事。有一位病人肚子疼得很厉害,来找华佗看病,他号脉后诊断病人肚子里有一条绦虫,就开了药—一钱砒霜。病人吃下去后就排出一条一丈长的大绦虫来,病立马就好了。几天后,华佗外出。他的徒弟在家,又来一位病人,也是肚子疼得很厉害,徒弟号脉后也开了一钱砒霜,病人吃了药后肚子疼得更厉害了,来找徒弟算账。徒弟着急了,赶紧去请师父,华佗赶回来看了那个病人后,又开了药——再加一钱砒霜。病人吃下去以后打下一条两丈长的绦虫。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砒霜是有毒的,但是它的价值意义要看砒霜用于主体的哪个方面,用于终止绦虫的生命就可以救一个人,如果用于终止人的生命,那就成了谋杀。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