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峰会 > 图文报道

企业文化建设ABC:求真、求善、求美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13

  

     

 赵春福 北京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出现一个影响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即少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外包装上,陷入了文字游戏的迷宫。我认为这些忽视企业文化本质追求、过分注重企业文化外在形式的企业,应该尽快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上,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ABC,即求真、求善、求美,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创建真善美统一的企业文化。

一、求真

真的对立面是假。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假货满天飞。我们买米、买菜、买酱油、打醋、买卫生纸,搞家庭装修,买衣、帽、鞋、袜,都需辨别真假,中国造假问题太严重了,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一个企业,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都应该讲真话、办实事,不能说假话,不能做坑害消费者的事。有的企业,企业文化手册里写满了动人的词句,但干了很多坑害消费者、污染破坏环境的事,甚至坑害自己的员工。我们能仅凭企业文化手册里写的怎么样判断企业文化的优劣吗?显然不能。我们要听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他们怎么做,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

从认识论看,真,是指真理,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企业来说,就是探索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规律性过程。规律在哪儿?真理在哪儿?不在书本上,不在咨询公司笔杆子的脑子里,是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少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路线,把企业文化建设功夫下在文字包装上,请企业内部笔杆子或外请咨询公司笔杆子关起门来“造文化”。我们看到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大同小异,里面写满了美丽动人的辞藻,这种文化手册,这个企业,那个企业都能用,也都没有用。这种脱离企业实践、在文字游戏的迷宫里编组出来的“文化花篮”,只供领导和客人观赏之用,是无本之花,与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正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书本里抄来的,不是领导或笔杆子们在文字游戏迷宫内突发奇想想出来的,它是企业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提炼,逐步形成的。它是在本企业实践中逐步获得的对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对本单位矛盾特殊性的把握。这样的认识才能称得上“真”(从哲学上说,这种“真”也是相对的,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检验修正)。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与企业全体员工血肉相连。它的精神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它的规范能够转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所以,求真是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要务。

二、求善

善的对立面是恶。善恶对立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个人、企业都要求利,不求利无法生存。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手段去求利。凡是通过合乎道德、法律的手段去求利,我们称之为善;凡是通过违反道德、法律的手段去求利,我们称之为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是要达到义利统一,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求利,他们长期忽视义的问题,忽视伦理的问题。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

我们都知道,亚当·斯密(1723—1790)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著称于世。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他一生留下两部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简称:情操论)。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主张提倡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干预、保障“自然秩序”,充分发挥“看不见手”的作用。同时,他强调要从每个社会成员的角度强化其同情的情感、责任感和良心,培养其正义、仁慈、谨慎、自制的美德,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奉行正义、自由、平等的原则,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达到促进“公民幸福生活”的目的。在他那里,“看不见的手”具有伦理特性。他认为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

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否定自由竞争,搞一大二公,否定个人正当利益。到了市场经济年代,个人、企业、政府全都扑到了“钱”上,GDP成了衡量官员水准的单一指标。其结果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二,道德滑坡突破底线,社会诚信严重缺失,一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家,变成诚信严重缺失的国家。现在老百姓日常饮食、居住,甚至“过桥”,失去了安全感。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经使我们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人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面临经济崩溃,当时是经济上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政府手持全世界60%的外汇,但是在伦理精神上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央最近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要解决文化、精神的问题。但是如果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简单地归结为发展文化产业,那就出了大的偏差。中国的文化问题,是在最基础的人伦教育上出了大问题。过去,我们喊了很多脚不着地、假大空口号,忽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我们现在严重缺失的是道德ABC,是要人们从内心里明白,人应该有仁爱之心、怜悯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等等。这种道德教育ABC,在中国古代社会很成功。好的传统,我们丢失了。现在中国应该补上这一课。

有的企业家可能会说,我们不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还管道德启蒙吗?是的,道德启蒙首先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企业虽然不管幼儿园道德启蒙的事,但作为社会的成员,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售后服务都贯穿着伦理道德问题,企业怎样处理员工内部关系,怎样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也贯穿着伦理道德问题。可以说,我们经常面临道德选择、面临扬善弃恶问题。

企业怎样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呢?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抓好企业全体员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的社会公民;三是企业家要搞好自己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

其中,第三条最为重要,没有第三条,第一条和第二条无从谈起。中国古代,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有一个“成人”的问题。这里讲的“成人”是指通过人格修养,成为有德性的人。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最重要的是仁爱。没有仁爱情怀的人,不成其为人。一个优秀企业家要会赚钱,这要靠智,同时要具有仁爱情怀,知道怎样用合乎道德的手段赚钱,知道赚了钱以后怎么用好钱。企业家应该高度重视“且仁具智”的人格修养。

再就是企业家对员工的表率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的企业家,才能带领员工成功建设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三、求美

美的对立面是丑。人要分善恶,还要辨美丑。

一个企业,其经营全过程都与美相联系,这包括,生产劳动美、劳动环境美、产品设计美、企业管理美、包装美、品牌美、广告美、销售服务美、企业与自然和谐美等等。企业各种美的形式,汇总起来,形成企业总体美的外在形象。美的具体形成和企业美的外在形象是由全体员工创造的。这就要求企业员工有美的心灵。只有心灵美的员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美的品牌、美的企业。所以,人的心灵美是最重要。

为了塑造心灵美的人和建设美的企业,企业有一个美育问题。企业要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员工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员工的情操,塑造员工美的心灵。值得注意的是,美育活动有助于开发人的右半脑。人的左脑掌管逻辑思维,右脑掌管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右脑的开发,可以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巧。

企业美育活动的开展和创造美的企业,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较高审美文化修养的企业家,才能积极培育心灵美的员工,只有有了心灵美的员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美的品牌、美的企业。丰田公司有个口号,“既要造车,也要造人。”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追求审美的人生境界,保持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上个世纪,日本企业非常关注中国的《莱根谭》,认为这是一本“企业经营之书”。《莱根谭》的重要特点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审美人生境界,它是从人生应该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方面去对待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它主张以宁静、欢乐的审美态度面对人生,以世事百物、人生际遇为审美对象,在津津有味的鉴赏中阐发恬淡、闲适、和谐、能忍、能耐的审美人生境界,我们举俩个例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日本企业家认为,办好企业,必须有《菜根谭》提倡的这种审美人生境界,要能惨淡经营、坚忍不拔。当然,企业家审美修养有很多方面,大到素质、能力、魄力、气度,小到礼貌用语、风度优雅、着装打领带。一个没有审美修养的企业家很难使产品、服务、经营作风有美感,不可能打造出美的企业。

最后强调一下,我要讲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是次要问题,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是主要问题。不要过于关注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应该回到企业文化建设原点,求真、求善、求美。只有真善美统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