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AP服务 > 图文报道

只有“心理英雄”才能成为“幸福典范”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1-09-14

     

      李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专家经理、巡视组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三加二模式”让员工成为“心理英雄”,成为“幸福典范”。在这个模式中,“三”指的是我们的三个体系:关键和谐指标(KHI)、心理资本增值(PCA)、员工幸福指数(SHI);“二”指的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和最有效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沟通的问题,另一个是激励的问题。这个模式,我们统称为“和谐动力”计划,都是先后在深圳公司试点,然后在全省推广的。我们公司的徐龙董事长号召大家:要像服务客户一样去服务员工;像节能减排一样去为员工减压;像创造利润一样去为员工创造幸福。因此,我们的“和谐动力”计划的内涵和本质就是:和谐凝聚动力,动力推动发展。

“和谐动力”计划的思路和特点就是:人之动力,情之投入,心之和谐。所谓“人之动力”,人应该是企业中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和最持久的动力。由于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方法及能力有别,所产生的效率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企业中,人不仅仅是根本的动力,而且是具这个动力的——是对人的潜力的开发。

    所谓“情之投入”,动力是需要激发的,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但是物质激励总是有限的,而精神激励却是无限的。在管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的所有投资中,情感投入是投资最少、回报最大的投资。

所谓“心之和谐”。当年温家宝总理去看望季羡林先生时谈到和谐的问题,季羡林先生说社会和谐在于人之和谐,人之和谐在于心之和谐。只要心之和谐了,那么人就和谐了,人和谐了,企业就和谐了,企业和谐了动力就形成了。所以我们这个企业和谐了,员工就快乐了,员工快乐了动力就形成了——这就等于我们的“动力计划”就是我们“三加二模式”。

第一个体系是员工心理资本增值(PCA

我们做了一个员工调查,得出两个最基本的结论:一是员工有工作压力,也有思想压力,但是思想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二是员工期望物质激励,同时期望成长进步和人文关怀。因此,我们既要鼓励员工争当工作尖兵,又要引导员工成为心灵英雄。只有每一个员工的心灵强大起来,才能够应对思想上的压力,才能够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为此,我们选择员工心理资本增值。

美国前管理学院的主席罗森斯教授曾经说过,由于心理资本是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由于心理资本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对心理的资本开发与管理必将使员工内心强大起来,成为心灵英雄;因此,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绩效心资本,幸福加油站。所谓“幸福加油站”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即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而追求幸福是需要方法和能力的。至于“绩效心资本”,我们认为一个员工在企业中要创造绩效,至少需要一下四个条件:

第一,是IQ智商;第二,是EQ,情商;第三,是态度,就是工作上的态度,是一个人德商的表现;第四,是性格,我们叫意志力,是意商。任何人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幸福,这实际上是能够实现欲望和满足欲望的一种平衡;因此,需要足以支撑实现这种平衡的能力;所以,我们的PCA就是要员工掌握快乐的方法,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员工心理资本能够增值。

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主要指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等概念,是不包含人的心理因素的。而恰恰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个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可以证明。如在战场上,战士们为什么能够浴血奋战?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为什么能够昂首挺胸走上刑场?还有汶川、日本的大地震中那些创造生命奇迹、挑战生命迹象的人……他们,都是心理非常强大的人,才能够做出一种超常规、超越极限的事情;所以,在“幸福加油站”这个项目中,就是要使我们的员工心理资本多起来,内心强大起来,幸福感能够得到提高——也就是使我们员工随着我们项目的精神,使他的心理资本处在一种盈利的状态之中;而这种盈利使他能够足以支撑他的幸福感。

这就是 “幸福加油站”总体上的策划和思路,如果要具体来阐述,内容很多,再次,我仅作简单解释。所谓心理资本就是罗森斯教授提出来的四大核心资本:自信,乐观,希望,韧性。

自信是面对竞争和挑战信心十足,并积极行动起来。关于自信,实际上中美两国是有区别的,通常所讲美国人的美德是自信,中国人的自信不一定是自信,可能是谦虚;乐观是对当前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因为乐观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希望是对目标锲而不舍,充满希望,同时又选择有效的方法;韧性是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持之以恒并迅速复原的一种超越。用我们中国话通俗地表述四个核心资本:自信就是我行,乐观就是我一定行,希望就是我果然行,韧性就是我不会不行。

那么,心理资本如何增值呢?这个就是EAP,我们赋予它的目的就是“走进快乐银行,管理心理资本,提升幸福能力,追求美好人生”;具体的实施原则,就是 “正确引导,全员覆盖,心境轻松,高度保密”。通过我们在深圳的试点,实践证明做心理资本,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全省,每一次做互动员工抢票活动,按照限额,基本上3-5分钟就被抢完了。

根据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及我们总经理的“动和管理”理论,整个项目的推进分四个阶段(PCA实际上来自于EAP,但跟EAP又不完全一样):第一,从内容和目的上来看,EAP关注的是负面情绪,帮助员工解决治厂的压力和心理问题;而PCA着眼人的正面情绪,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第二,从状态上来讲, EAP可能会躲躲闪闪,带有心理负担;而PCA积极参与,充满阳光心态。第三,从氛围上来看,EAP是针对特定的群体,实际上有心理问题的;而PCA是覆盖全体员工的,因为所有人都需要有心理资本,都需要心理资本增值,都需要掌握幸福的方法和能力。第四,从方法上来看,是一个治病,一个预防。EAP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资源去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而PCA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二个体系是关键和谐指标KHI

通过员工调查,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员工生活在大环境,工作在小环境;那么,大环境决定心态,小环境决定心情。大环境可以竞争,小环境必须和谐。美国的洛文教授也曾说过:企业员工超过70%的抑郁情绪来自于工作。

因此,我们构建了一套“关键和谐指标”体系,并且在全省推广实施这种管理方法。企业需要什么?需要业绩,所以企业管理有一个KPI。员工需要什么?需要快乐,所以就有了一个KHI。在管理学上讲快乐的员工是最有效率的员工,所以公司就实施了一个KHIKPI双轮驱动的和谐管理模式。它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和谐导向的问题。有一套体系,有指标,方向很明确;第二,是责任共担的问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不是一把手独自承担责任,而是各级管理者共同承担。

关于“关键和谐指标”体系的特点,在此简单概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涵盖了员工最本质的利益诉求。如绩效评价的公正度、晋升机会的公平度,这是员工最本质的利益诉求。第二,个人价值的实现度。上面我们已经讲过,员工最期望的是在企业内能够成长进步。第三,满足员工最实在的幸福感知。如关爱员工的满意度,团队成员的信任度等指标。

也许大家会问,这一套体系究竟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来执行呢?关键就是挂钩的问题:一是奖励。第二是考核,即职务、责任跟绩效挂钩,并将挂钩测评的结果在全省按序公布——这看似比较虚,实则最管用。因为排序一出来,自己在什么位置,作为一个公司的总经理,KPI、KHI做得如何,大家一清二楚。

第三个体系是员工幸福指数(SHI

正如美国的沙哈尔教授所言,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终极目标。我们的PCA是从个体的层面,通过增强员工的心理资本来提升他们的幸福能力和方法;KHI是从组织的层面,通过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员工去培育和激发他们的愉悦心情。但是,员工的心情究竟愉快与否?这就需要落实到个体,要有一套具体的、客观的、量化的、个性的测评衡量;因此,员工幸福指数(SHI的指标体系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去测评?我们有一个完整的测评体系,包括积分机制、激励机制、应用机制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登陆。通过在深圳的测评,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员工现实的幸福度,期望值明显高于另外三个——安全、情感、尊重;而低于幸福期望的是健康、生活、发展、工作这四个方面。那么明显感觉到什么呢?就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如情感和尊重,员工现在的幸福感是高于他所期望的,这就说明公司人文环境的构建还是发挥了作用的。而其他的四个方面,基本上来自于压力,现实的压力比员工预想得要高。

结合以上三个体系,我们可给“幸福”下这样一个定义:幸福是基于一定物质基础的主观满足感和积极意义的统一,企业最终的和谐就是为了让员工幸福。

关于沟通与激励的问题

    首先谈谈沟通的问题。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沃尔玛德山姆也曾说过:如果把沃尔玛的文化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沟通,所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而从以下五个方面可以实施有效沟通:第一,沟通的目的,指向一定要明确,要有共同的价值观;第二,沟通的宗旨,真心诚意的沟通才是真的沟通,否则都是假的。第三,沟通的内容,必须是员工的利益诉求和内心期望。第四,沟通的方式,一定要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只有符合年轻人的特点才有针对性,才有参与力。第五,是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越简单越好,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其次,聊聊关于激励方面的问题。管理是团队的管理,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是需要激励的。如果说沟通是心灵的钥匙,那么激励就是行动的按钮。关于关怀员工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在做,但是我们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员工被关怀的感知问题,也就是感知度的问题。如果员工没有感知、没有感觉,那么企业的关怀是没用的。

因此,我们要解决以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是解决感知度的问题。第二是要解决持续性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机制,期核心是将员工提出来的要求关怀的项目在网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上我们的其他配套措施,实践证明这个机制很管用。第三是要解决一个人性化的问题。

总之,“三加二模式”对我们的管理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如果用一句话来综述,那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本文为作者在“员工心理援助与和谐文化培育”研讨会上的典型发言,有删改)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