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峰会 > 图文报道

不朽的精神 永恒的力量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14

 

——“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综述

   

    苏爱华:在黑龙江省的中西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白山黑水之间,那就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历世纪风云,伴祖国同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祖国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工业学大庆,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1981年,中共中央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1990年,江泽民同志把大庆精神进一步阐释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精神是我国石油职工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并在火热生动的油田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庆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就是心系祖国,奉献石油,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开发好建设好大油田,打造中国人的志气,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因为缺油,首都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的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行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并断言,“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支撑一场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朱德总司令忧心忡忡的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面对如此严峻的石油供需矛盾,石油工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出路到底在哪里?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高屋建瓴的指出,石油勘探重点要从西部向东部转移,1959年的926日,在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流油发现了大油田,由于恰逢建国10周年大庆,就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结出的硕果,印证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伟大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掀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油田,怎样才能把它拿下来呢?当时一无经验,二为技术,设备落后,我们国家又十分困难,这让西方国家再一次认为,离开他们我们中国人根本就开发不了这样的大油田。

    面对重重困难难道就毫无办法,我们就不能自己开发吗?石油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会战队伍更是响亮回答,“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就一定能开发好大油田,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把几万会战大军集结松辽大地,打响了一场中国石油人必须打赢的战役。寂寞的荒原沸腾了,声势浩大的会战誓师大会更是将人们的斗志激发到了极点。会战职工以毛主席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作指导,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一心要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一心要高速度高水平的拿下大油田,一心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钻井队一举超过了苏联的功勋钻井队,夺得了当时快速打井的世界冠军,这个冠军证明的不仅仅是速度上的第一,更是信念上的超越,这个冠军不仅仅属于大庆的一个钻井队,更属于有志气的全体中国人。凭着这种报国情怀,会战队伍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功开发建设了大庆这个世界级特大油田。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真正的为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大庆石油会战以来,一代又一代创业人胸怀报国情,追逐石油梦,一个个油田相继投产,一个个炼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管道延伸四方,绘就了一幅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斑斓画卷。如今,中石油已经拥有5个规模油气生产区,6个千万吨级以上油气田,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3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5万多公里的油气管道,有1.8万座加油站和较完善的网络营销,“十一五”期间资产总额翻了一番,五年再造一个中石油,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在世界10大公司中排名第5,全面彰显了中央企业的品牌和实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大庆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地区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相当恶劣,石油会战又赶上了40多年不遇的连绵降雨,许多工地和井厂都被泡在了水中,工人们经常站在没膝的泥水中施工,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连绵不断的雨季没有浇灭工人们的会战热情,他们说,“这次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是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有个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了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艰难的77夜。大庆的冬天最冷时可达到零下40多度,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浇到身上,冻的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要用木棒在身上敲一遍才行。天冷,冻不掉我们的决心;地硬,硬不过我们的干劲。会战队伍义无反顾的打响了一场全员过冬突击战。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势夺头号大油田。全战区从机关到基层每天出动上万人挖沟覆土,把新铺设的输油供水管线深埋地下,以保持油水温度,地质工人破土勘探,钻井工人冒雪打井,采油工人坚守井场确保油流。工人们说,“任凭零下40度,石油工人无冬天”。随着会战的逐步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大,粮食供应却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五两饱三餐,就是一天只吃五两粮食,这一天五两粮食就算身体再好,又能支撑多长时间。有的职工饿的难受就跑到冰天雪地的野外,捡秋收后的白菜帮子、野菜叶子来吃。有的职工饿的实在不行了,就是喝一口盐水,喝一口酱油汤,由于长时间缺乏营养,到1961年初得浮肿病的有4000多人,占会战职工总人数的1/10。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五名会战职工家属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五把铁锹闹革命,在他们的带动下,油田迅速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热潮,形成了石油工业的六个传家宝,有力的保障了石油会战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为什么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毫不气馁,为什么能在极限的条件下打赢会战,因为石油人身上流淌着激情的血液,心中鼓荡着创业的豪情。现在石油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逐步改善,但艰苦创业的精神始终没丢,艰苦创业的激情始终不减,依然是头戴绿盔走天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在国内,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海拉尔,还是在炎热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人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坚定信念,挺进荒原,奋战沙海,进军海洋,留下奋战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在海外,中石油大部分的项目分布在像伊拉克这样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局部地区矛盾突出,冲突严重,社会动荡,战火纷飞,海外石油人远离祖国、家庭和亲人,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常年坚守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艰苦奋斗、海外创业的新篇章。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大地沉沉睡万年,人民科学变油田。石油蕴藏在千米以下的岩石孔隙中,看不见,摸不着,这就决定了石油人的岗位在地下,工作的对象是油层。要把石油开采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干劲,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尖端的科学技术,光有干劲不讲科学,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那就是一股子曲劲,不是实劲,就会好心办坏事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石油会战一上手,油田就强调,拿下大油田在于狠,开发大油田在于细,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为把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工作同千千万万名职工挂起钩来落到实处,建立了一整套岗位责任制,并狠抓三基工作,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当时管理二十几口井,要用二十几盘钢丝绳,每盘钢丝绳2000多米,每一次使用前队长辛玉和都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的仔细检查,防止刮蜡出现事故,在交接班时,生产报表涂改一个字,灭火器上有一点灰尘,开关闸门差半圈或工具摆放的稍微不整齐,都要交班人一一改正才能接班,在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中逐步培养出三老四严的好作风。采油二矿还提出干工作四个一样的具体要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得到大力倡导,在会战队伍中蔚然成风。领导干部自觉从严,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带头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钻塔旁,做到广大职工的生活中、心坎里。机关部门坚持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广大技术人员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狠抓第一手资料。设计院有个技术员,他为了解决向火车上装原油,到底需要多高温度的问题,就选择最冷的天气,坐上拉原油的油罐车,先后跑了五趟,每趟都是五天六夜,在没有任何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每小时出来测一次温度和风的流速,带的窝窝头都冻成了冰块,就这样他行程10000多公里,取得了2800多个数据最后做出了正确的计算。大庆石油人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不断的解放思想,持续创新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到目前,大庆油田每年产油4000万吨,其中近3000万吨靠的是水驱,就是向地层注水把油挤出来,有1000万吨靠的是聚驱,就是向地层注化合物把油析出来,在20世纪90年代聚驱技术就已应用于生产,但是技术关键组成表面活性剂一直是靠国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石油石化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用了3年时间,经过3500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国产表面活性剂,大庆油田的聚驱技术也因此站在世界同类技术的巅峰。

    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科技之路,让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成果分别于1985年、1996年、2011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类油田的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油田开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的626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大庆油田时,对大庆油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三超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壮乾坤,科技行高远,正是靠这种科学求实精神和三超精神,中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保持国内领先,岩性油气藏地质理论和勘探配套技术,高含水,低渗漏等复杂油气层开发和三次采油等特色技术居国际先列,炼油化工技术稳步提升,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高性能碳纤维成套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输管道在设计施工,大口径高钢机管材与制罐输送工艺等方面实现了在国际上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石油科技亮剑神州,蜚声海外,自立自强于世界石油工业之林。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祖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每一个石油人执着的追求,为国家分忧,为祖国加油,这是中石油始终不变的情怀,这种奉献情怀镌刻在艰苦卓绝的会战岁月里。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会战队伍提出要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为节约资金,会战职工就地取材,建起了被当地人称之为“干打垒”的土房子,来解决工人过冬的问题,经过120个日夜奋战,完成了30 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只投资了900万,如果要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大约需要6000万。在1960年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干打垒精神感动了国人。人民日报在报道大庆油田时这样深情的写到,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这种奉献情怀彰显于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进程中,努力改善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矿区,助力员工发展,开展帮扶救助,投身公益事业,让社会更和谐,让生活更美好。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保障油品供应,安全清洁生产,文明微笑服务,担起了中央企业之责。在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中等危难关头,中石油抗灾救灾义不容辞,一马当先,用生命坚守,为生命加油,践行着天塌地陷油不断,保供责任大于天的豪迈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忠诚,什么叫奉献。这种奉献情怀挥洒在前进的征程上,继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庆油田后,在文革期间,石油人顶住冲击实现油田快速生产,原油产量以每年18.6%的速度递增,于1978年突破了一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求,缓解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1993年,我国又成了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55%,石油人再次勇挑重担,率先走出国门,在29个国家运作了81个合作项目,中石油在海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跨国腾飞路。

2011年,中石油确立了海外储量一亿吨、产量一亿吨双亿吨的工作目标,建成了产量5000万吨的海外大庆,这必将让石油人为祖国加油的旋律更加激扬。

随着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石油队伍已经壮大成为一支奋勇拼搏,能征善战的百万石油大军,在这支会战大军中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一个最杰出的代表,那就是铁人王进喜。下面请何德全同志向大家宣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共同感受历久弥新的铁人精神。

   

    何德全: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和人格化,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员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192310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那深重的旧中国,童年的王进喜受尽了苦难。1950年,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党组织的培养,火热的生产实践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先进思想。19599月,王进喜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还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群英会代表。正是在这次群英会上,王进喜得到松辽发现大油田的消息,1960315日,他带领全队带上全部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奔赴大庆。他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原油咕咚咚的往外冒。在一望无际的大荒原上,他以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呼喊到,“这回咱们掉进大油海里了,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可等到钻机运到后,他们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60多吨,在正常的情况下,拆散搬家需要大型吊车、拖拉机各四辆,大型的载重汽车10辆,可刚刚组建的探区调用的设备非常少,面对重重困难一场人与钢铁、力量与困难的较量开始了。三天三夜王进喜带领队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这60多吨重的设备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荒原上。在人拉肩扛的过程中,他们展现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气概。正当王进喜带领1205队准备开钻时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打井离不开水,正常情况下,打一口井需要用50多吨水,可当时通往井场的水管线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为了争取早日开钻,王进喜说,“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附近老乡家的水井被陶干了,王进喜就带领队友们到井场附近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层砸开了一个大窟窿,他们用盆端、用桶提,连灭火器和雨盔外壳都用来装水,指挥部的机关干部和附近的老乡也都闻讯赶来,他们组成100多人的运水长龙,当时的气温零下20多度,水溅到衣服上顷刻变成了冰铠甲,手也被冻的失去知觉,可大家心里像装着一团火,不顾寒冷,一刻不停,一盆盆一桶桶的把水运往井场,天渐渐黑了,运水的人们挑灯夜战,终于端起了50吨水,井场上一片欢腾。

刚来大庆时,王进喜被安排住在赵大娘家,他整天领着工人们在井场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赵大娘感慨地说:“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王进喜舍生忘死,冲锋在前。1960年,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在这危机时刻王进喜和队友们用血肉之躯,勇跳泥浆池制服了井喷,谱写了一曲石油儿女的英雄赞歌。

王进喜从一名普通的钻井工人成长为全国闻名的铁人,从朴素的报恩思想发展形成铁人精神,铸就了石油之魂,他的思想在不断升华。他曾在笔记本上这样写到,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1966年国庆节期间,铁人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报告,有位演员在后台见到了他,请他签名,铁人就在这本毛主席语录上,题写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五讲是铁人毕生学习和实践的结晶,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

    19704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铁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铁人胃病发作,417日到北京看病,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经检查确定为胃癌晚期,101日,王进喜以中共中央委员的身份参观了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他遇到了邓颖超,邓大姐关切的询问他的病情,他乐观地说,“请转告周总理,等我病好了,一定回大庆,再干20年,请总理放心。”可畅想着未来的铁人哪里知道,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大夫们正在为治不好这位英雄的病而流泪。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极具恶化,弥留之际他最后想到的仍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一天,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一位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住院以来各级组织给他的500元钱补助款和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都没有动,他说,这笔钱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这500元钱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数目,铁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10口人全靠他一人工作,这样的家庭是多么需要补助,可铁人心里装的永远是组织和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临终前铁人还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70111523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正在开会的周总理得到消息,立刻休会赶往医院,当他来到病房时铁人已于8分钟前停止了呼吸。周总理俯下身子深切的望着铁人悲痛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铁人,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太可惜,太可惜了”。铁人走时才只有47岁,正当盛年,铁人曾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实他又岂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英雄风范塞沧溟,一代铁人石油魂,铮铮铁骨昭青史,国强莫忘开拓人。”

    苏爱华: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和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转,铁人的血脉始终在石油人的血管中流淌,铁人的风骨始终在一代代石油人中传承。

何德全:秉承铁人精神新时期铁人王启明宁肯把鲜血熬干,也要上油田稳产再高产,奋力公关,突破了第一批油层开采禁区,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

苏爱华:胸怀铁人夙愿,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宁肯历经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带领1205钻井队在国内创造了多项打井纪录,并坚持把井打到国外去,在海外打出了中国速度,叫响了中国品牌。

何德全:踏着铁人脚步,海外女铁人王莎莉,在苏丹以铁娘子般的意志,超常的智慧,保证了两个千万吨级油田顺利开发合作;在伊拉克冒着炮火前进,获取了伊拉克第一大油田的作业权。

苏爱华:一个个铁人在发展进程中接力,一面面旗帜在浩瀚油海上飘扬。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百万石油人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努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而不懈努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本文为 中国石油宣讲总队首席宣讲员、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工作人员,在“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上的宣讲,略有删减)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