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1-2期

【媒体观察】食品安全“连坐制”的螃蟹什么味?

来自:《国企》杂志网络版 作者:郭松民     时间:2012-09-14

 

 

 

   连坐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动员食品生产商监督食品生产商——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家的饭碗都要被砸掉。

    春节已过,两会将临,可以预期的是,和往年一样,食品安全问题。仍将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
    
回首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沟油、矿石鸡、漂白面粉
⋯⋯特别是1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宣布,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更是再次重创了国人对民族品牌食品的信心。蒙牛连发两份致歉声明,并宣布召回全部问题产品,仍然难获舆论谅解,消费者也不买账。由于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食品丧失信心,媒体上甚至出现了这样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新闻:一个号称是国外顶级品牌的纽瑞滋洋奶粉,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有细心的消费者却发现,这个洋品牌在原产地新西兰居然无迹可寻。记者跟进调查后发现:纽瑞滋奶粉由新西兰两家公司代理生产,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原来是国产奶粉信任危机中冒出的又一款中国特供奶
   
客观地说,今天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已经成了国人的一大心病,有人调侃说今天一日三餐已经和探险一样刺激了。食品安全问题还成了富豪移民、转移资产的一大理由,甚至还成了公知们要求落实普世价值的一大理由。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至今未见良策。靠食品商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显然不靠谱。如马克思所言,只要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可以冒上绞首架的风险,何况生产问题食品?靠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无疑就更不靠谱了。去年1230日,广东出台了《广东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鼓励民众监督举报,最高奖励标准高达30 万元。这无疑对动员消费者起来监督食品生产商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考虑到一般民众很难窥视到食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因此这一举措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那么,以往的食品安全监督为什么难以取得成效?这是因为,无论对于质监部门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面临着两个难以打破的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难以打破。食品生产的环节很多,专业性很强,其中的内幕外人很难全部明了;二是力量不对称难以打破。就消费者而言,面对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是以弱敌强,维权成本过于昂贵;就质监部门而言,是以寡敌众,面对林林总总的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商,顾此失彼,勉强扮演好消防队员的角色就算不错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质监局在去年12月底推出的《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连坐制暂行规定》,就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按照这一规定,一旦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严重问题,将采取连坐方式追究连带责任。连坐方式主要包括主体连坐、产业链连坐、区域连坐、行业连坐、产品连坐等五个方面。
   
事实上,重庆市民对食品安全连坐制已不感新鲜。比如去年发生的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重庆有关方面就采取了主体连坐的方式进行追究,并迫使沃尔玛就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向重庆的广大顾客道歉。重庆的有关官员还介绍说,如果消费者买到问题牛奶,工商和质检部门就会对牛奶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以及所涉及上下游企业连带调查,查出问题连带追责。这是产业链连坐。同时,某区域内养殖户。发现家禽出现问题,该区域采用同种饲料、同种养殖方式的养殖户也将受到影响,在一定时间内禁止销售。这是区域连坐。
   
在我看来,如果这一政策能够有效执行的话,那将很快扭转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被动局面。重庆有可能率先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一方净土。
   
为什么呢?因为食品安全连坐制,可以同时解决前述的食品监督上的两个难以打破连坐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动员食品生产商监督食品生产商”——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家的饭碗都要被砸掉,所以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都有了相互监督的积极性,力量不对称的问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家都是业内人士,有什么猫腻都一清二楚,谁也别把谁当傻瓜,所以信息不对称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
   
其实,食品安全连坐制并非重庆的独创,世界上许多国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比如美、日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就采取由政府相关机构出面,把供应食品的产地划分成区域,然后制定详细的安全供应标准,并在其生产、运输和出售环节进行层层抽检,只要一家企业的食品出现问题,该区所产的食品都要停止供应卖场,甚至暂时取消供应资格,时间为三个月或者半年。在如此严格的连坐制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一方面怕连累别人,另一方面也怕别人作假时连累自己。
   
食品安全连坐制在发达国家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中国,重庆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期待连坐制这只螃蟹能够吃出美味,并在全国推广,最终重建国人民族品牌食品安全的信心。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