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文化】终于轮到梦工厂了
“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个重要的市场,在那里梦工厂的品牌和产品具有巨大的价值。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梦工厂动画公司的一位新闻发言人说。
这家公司正打算在上海成立一家从事影视开发和制作的合资企业,针对这个令人垂涎的市场生产动画片。在一个月前,已经雇佣了总部在洛杉矶的猎头公司RSR为这一新计划物色负责人。这是梦工厂第一次真正表达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它得亲自来这里,而不是依赖以前的合作者们。
不仅梦工厂,其他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也在做同一件事情。
2011年6月9日,华谊兄弟与拍摄《盗梦空间》的美国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合资在香港成立了传奇东方(Legendary East)。创意和制作由美国的团队负责,中国方面则承担公司的运营管理以及后期的推广发行。仅仅合资成立公司似乎还不够彻底显示出他们的“中国心”,目前这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中国人。该公司计划从2013年开始每年推出一到两部全球发行的大制作电影。
《盗梦空间》的成功似乎让这家公司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件事情可能是个真理。
新建公司的目标是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制作英文电影,打算为题材相对缺乏的传奇娱乐也带来新的灵感。传奇东方想做的是出口中国文化,同时尽早融入这个巨大市场。因此,不惜投入“史上最大投资”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电影。他们最近刚刚公布了其第一个拍摄计划—以建造长城为背景的虚构故事。
对于梦工厂而言,中国公司的成立则是实实在在的迫切需要,这可能是其动画部领头人杰弗里·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发行难题的解决办法。这家公司可能将与合作多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闹翻。
但不再与派拉蒙合作,就意味着梦工厂可能将自己承担动画影片的代理发行业务。这样一来,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将承担影片推广宣传的成本,梦工厂也不得不自行寻找并联系国外的发行商—这是卡岑伯格并不擅长的事情。
在好莱坞,梦工厂的机会并不多。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大电影公司都有拓展动画影片的业务,华纳兄弟公司对梦工厂并不感兴趣;福克斯与蓝天工作室目前“合作愉快”;环球和索尼都有自己的动画分部;迪士尼……别忘了,皮克斯是它永恒的合作伙伴。后者是梦工厂最大的竞争对手,前不久刚刚在上海举办了“皮克斯回顾展”。况且卡岑伯格本人和迪士尼也有着一段恩怨过往。
现在,找到一个可靠的“有钱人”是一个好办法—尽管梦工厂尚未公布其合作公司的名字。
“都知道中国有很多资本,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大不是外国公司看中中国市场的唯一理由。”传奇电影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图尔说。
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中国电影管理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境内电影票房总收入比前一年增长64%,达到15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影市场。平均每天新增4.2块荧幕,全国城市影院荧幕数总量已经突破6200块,仅次于美国;预计2011年票房将达到20亿美元,荧幕数总量将超8000块。
但好莱坞不喜欢谈这件事情—哪怕它们都在面临困窘。
在2011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凤凰影业总裁麦克·麦德沃说:“好莱坞在内容上的创新也变得越发困窘,近几年只能靠《蝙蝠侠》、《加勒比海盗》的续集坐吃山空。而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正是打开思路的绝佳途径。”
现在,中国每年引进海外大片20部的上限看起来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与其挤破头去争这个名额,不如找一家本地电影公司合作,既拿到了投资,又享受到了国产片的待遇,还可以轻松获得院线资源。与中方合作拍电影便成为了好莱坞进军中国的不二选择。合拍片无非有三种形式:一是仅注入资本;二是中方主导制作,外国演员参演或由外方参与后期制作;更多的一种是由外方担任导演、编剧、后期剪辑等核心工作,中国方面则出明星,包揽中国市场的发行。
然而这些裹着中国包装的好莱坞电影,就和电影里那些中国影星的英文一样不地道。
在好莱坞,有几个外国演员不足为奇—它们经常需要这些外国“风情”。但是在中国观众眼里,透过西洋镜看中国人的爱恨情仇,听用洋文讲述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故事,总有点不伦不类,使得这种合拍片在中国市场尤为尴尬。
2006年公映的《面纱》,云集了好莱坞影星爱德华·诺顿、《金刚》女主角娜奥米·沃茨、黄秋生、夏雨等,由中影华纳影视有限公司推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家中外合资的电影娱乐公司。可该片在国内上映时遇到了日均放映不足两场的冷遇,票房更是惨淡,以不超300万的成绩黯淡退场。
如果说2006年的《面纱》尚处于中外合作的早期实验阶段,那《功夫梦》的结局实在让人觉得蹊跷。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共同制作,成龙和好莱坞票房传奇贾登·史密斯联袂,在美国的票房超过1.7亿美元,而在中国内地却只有区区700万美元的成绩。
迪士尼曾在1998年6月推出了一部首次以中国题材为背景的动画片—《花木兰》。这部耗资1亿美元,历时两年制作的动画片,在美国上映时还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首映的周末,家长带着刚刚放暑假的孩子们在电影院门口排起长龙,麦当劳儿童套餐的玩具礼品也换成了英姿飒爽的木兰,Mulan甚至成了家长们起名字的大热门。该片在美国的票房高达1.2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3亿。可让迪士尼扫兴的是,花木兰的老乡们对这部片子并不买账,只贡献了区区750万元的票房。
迪士尼从来没有放弃过制作中国题材的动画片的努力,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制作团队,挖空心思取悦中国市场。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三部合拍片《宝葫芦的秘密》、《熊猫回家路》、《歌舞青春:中国》均以失败收场,与其在好莱坞的叱咤相比,实在有些寒酸。
唯一例外的,就是那只熊猫。
《功夫熊猫1》是第一部在中国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的动画片,2011年夏天上映的《功夫熊猫2》更是在中国卷走了5.97亿元(约93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中国市场的票房纪录。截至目前,这两部影片全球范围内的票房收入总计超过12.5亿美元。满心欢喜的梦工厂凭借《功夫熊猫2》二季度入得5580万美元,在其收入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看起来“中国元素”,好像真的有效果。
可惜,这个效果并不仅仅是来源于里面的中国山水和武侠功夫,更重要的是能给观众欢乐—这一直都是好莱坞电影的核心所在。而在《宝莲灯》、《花木兰》或者其他什么中国神话故事里是找不到这样的欢乐的—熊猫还真是个稀有物种。
但那些好莱坞公司们现在好像已经热血涌上头顶,顾不到那么多了。传奇电影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图尔表示,不管这家位于香港的合资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如何,尽早抢占地盘怎么看都是必需的。
那么,就等着看谁不但强占,而且最终真正拥有这块地盘吧!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