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3期

【特别策划】改革开放的窗口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14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实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支持下,由荣毅仁同志于197910月创办的。经过32年的发展,中信集团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现拥有44家子公司。截至2010年年底,中信集团的总资产为25391亿元,当年净利润为334亿元,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点,中信集团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率先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信企业文化是在中信集团32年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中信企业文化是中信集团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对于引领集团的改革、创新、整合、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企业文化30年实践的独特亮点。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信集团在创业和发展中积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集团发展战略、符合时代精神、具有中信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第一,中信企业文化是与中信公司成立的特殊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相联系的。中信公司成立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创办中信的初衷在于,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改革的试点,这就决定了中信必然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也为中信事业奠定了改革和创新的基调。中信企业文化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中信企业文化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希望。由于肩负着改革开放先锋的特殊使命,中信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邓小平同志为中信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江泽民同志为中信题词:“开拓创新 勤勉奋发 办好中信”。他们的亲切关怀和希望引导着中信企业文化的方向,成为中信企业文化的独特内容。

第三,中信企业文化是在以中信事业创始人荣毅仁同志为代表的企业领导人亲自培育下形成的。在荣毅仁同志担任中信主要领导的十多年中,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等作过许多重要讲话,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亲自订立的32字中信风格,成为中信人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范。以后的历任领导秉承老一辈创业者的经营理念,提出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中信企业精神,经过认真梳理和提炼概括,形成了中信集团企业文化体系。

第四,中信企业文化是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形成的。中信创办以来,广大员工投身中信事业的发展,在工作中不断丰富中信企业文化的内涵,在集团企业文化大讨论中集思广益,充分表达观点,认真探索和实践,涌现出许多弘扬中信企业文化的典型,为中信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99月,标志着中信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中信集团企业文化手册》正式印发,对中信企业文化作了系统阐释,对进一步加强中信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核心价值理念、中信风格、中信集团发展使命和中信集团目标愿景。

中信集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

——诚信是中信集团的立身之本和经营哲学。中信集团要求在经营活动中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企业的信誉;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恪守承诺;与客户和合作者坦诚相待、诚实守信,对客户和合作者高度负责。诚信体现了中信人最核心的价值观。

——创新是中信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优势所在。中信集团要求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敢于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坚持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在创新中赢得市场先机,使中信事业永葆旺盛的活力。创新被视为中信集团至为宝贵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

——凝聚是中信集团的力量源泉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信集团要求在员工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精诚合作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的思想;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依靠团结的力量和集团整体协同效应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融合是中信集团的团队特色和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内涵。中信集团要求企业在发展中树立世界眼光,保持开放胸怀,对内讲团结、讲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对外讲合作、讲融洽,做到平等相待,实现互利共赢。

——奉献是中信集团的行为风范和精神境界。中信集团要求广大员工热爱祖国、热爱中信、热爱本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艰苦奋斗,克己奉公,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卓越是中信集团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中信集团要求广大员工不甘平庸,志存高远,在发展中追求更高的目标、更佳的品质、更好的效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永葆基业长青。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卓越更代表了中信人面向未来的雄心气度和使命精神。

中信风格是: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谦虚谨慎,团结互助;勤勉奋发,雷厉风行。

中信集团的发展使命是:为客户提供最好服务,为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

中信集团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不断满足客户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努力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这是企业取得良好信誉的重要条件;中信集团把员工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了员工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中信事业提供了组织和人才的保证;中信集团把给股东的回报作为企业长久成功的基础,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东价值得到最大化;中信集团具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传统,坚定不移地履行国家赋予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既是中信集团的经营目标,也是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

中信集团的目标愿景是:成为综合优势明显、若干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中信集团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横跨国内外金融与非金融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在这样的结构布局中,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集团综合优势,强化整体协调机制,并通过业务整合和结构调整,集中资源重点发展若干行业,形成在国内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业务,增强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

 

近年来,中信集团通过加强规划组织、抓好宣传推广、开展教育培训、发挥试点引路等方式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中信集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信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领导机制。各部门、子公司结合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

第二,抓好企业文化宣传载体建设。中信集团在门户网和局域网上开辟了企业文化专栏,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多种载体,形成宣传企业文化的平台。经中央批准,集团在总部办公地京城大厦设立了荣毅仁同志塑像,在“第一城”建立了荣毅仁同志生平暨中信公司发展陈列室,作为对广大员工进行中信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集团组织摄制反映中信集团发展历程的电视系列片《大国风帆》,出版反映中信集团发展之路的《艰难的辉煌》一书。2011年,系统总结中信企业文化“落地”和实践的《文化的力量》一书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通过大力宣传中信集团的成就和实践,使广大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信企业文化,激发了投身中信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把企业文化纳入各类人员教育培训。集团组织的领导干部轮训班、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及新员工培训都把企业文化列为必修课。集团领导亲自授课,促进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对中信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践行中信企业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听取专家讲课,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实地考察知名企业,提高了企业文化的素养,多人获评“新中国60年金融先进文化优秀建设者”。

第四,以试点经验推进全系统企业文化建设。集团确定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部门、子公司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指导这些单位在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所处行业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构建富于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准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全系统把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的实践

 

中信集团注重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整体发展、经营管理、员工规范和履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增强了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发挥出集团综合优势和整体协同效应,为中信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

第一,恪守诚信准则,树立中信的良好信誉。中信集团把诚信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之首,坚持诚信的商业准则,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重承诺、守合同,坚持投资而不搞投机,视信誉为企业的生命。

作为国家授权最早开展国际信托业务的公司,中信“以信交天下,以信取信,受之以信,付之以信,得之以信”。如对中信泰富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中信集团对自身信誉和诚信的重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信泰富因澳元期货合约形成巨额潜在亏损,从法律上讲,中信集团只应按持有股份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但作为中信泰富的非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并没有纠缠于责任界定,而是切实履行集团作为境内负责处置中信泰富风险第一责任主体的责任,果断采取向中信泰富注资和承接澳元期货合约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在有效化解这一重大危机事件后,重塑了市场对中信泰富的信心。在面对危机时以诚信的态度应对突发问题的表现,进一步提升了中信集团的信誉。

第二,坚持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创造卓越的业绩。中信集团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内许多行业的创建者和市场的引领者。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由中信集团联合体总承包建设的“鸟巢”是世界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工期和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工程,被国际权威媒体列为“世界十大最重要建筑工程”之首。中信证券在保持传统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开拓新的业务,在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股票主承销金额、债券主承销金额、债券主承销家数5项指标上均排在全国第一,成为中国和亚洲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重工依靠自主创新从逆境中崛起,坚持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赢取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的战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和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被胡锦涛同志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企业的成功实践”。

第三,贯彻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扩大中信的文化和品牌效应。中信集团凭借海外业务多年的力量积蓄以及形成的兼容并蓄的企业文化,突破不同国家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法律、环境、市场的障碍,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和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把企业做强做大。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作为世界上单项合同额最大的国际公路竞标项目,面向全球招标,中信联合体凭借品牌优势、资源配置优势、资本运作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中标合同总额达62.5亿美元;在工程建设中以中信企业文化凝聚广大员工,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高标准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目前,中信集团海外业务分布于全球20多个国家,形成了以资源能源投资、国际工程承包、机械产品出口和金融服务业等为主的海外业务发展格局。

第四,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中信集团以强烈的奉献意识,努力尽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中信集团响应中央号召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先后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和太阳能光伏电源等一系列援藏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帮扶云南省元阳县和屏边县发展,通过修建沼气池,改造茅草房,建设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组织劳务输出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河北宣化县黄羊滩推进治沙绿色工程,还先后在河南花园口、陕西榆林、内蒙古武川、云南屏边和北京昌平等地建立了重点造林绿化基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助力。

中信集团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河北、云南、山西、西藏、贵州等省区援建了55所希望中小学校;在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积极参加抗震救灾,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分别捐款7322万元和2701.5万余元,2010年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特别大奖。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