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促中航踏上新征程
2008年11月6日,在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基础上重组整合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正式成立。这次航空工业的改革重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巨变,是中航工业实施战略转型的开端,是踏上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新征程的新起点。实施重组整合以来,中航工业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和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使集团文化成为40万员工的精神纽带和“粘合剂”,有力地推进了中航工业的战略实施和科学发展。
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集团文化的融合
1999年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十多年的分离使得原来两个集团的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法、文化素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差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加速文化融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办事习惯显得尤为迫切,构建先进的中航工业新型集团文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集团文化作为集团的灵魂,是航空人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情感意志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是维系航空工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已经成为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重组整合,要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把航空工业打造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名片,不仅要构建超常发展的新战略、新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集团文化,培育与科技硬实力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在中航工业党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以文化力统一思想,以文化力聚集力量,以文化力推动发展,成为全集团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采取有力措施,集团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传承原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比较、提炼、融合、再造,重塑了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宗旨和理念为核心的中航工业集团文化体系,并以此为纽带和平台,形成新的集团公司软实力。
第一,重构中航工业集团文化体系。
确定集团文化理念体系。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构了以集团宗旨和理念为核心的中航工业集团文化理念体系。理念体系主要包括以集团宗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和集团理念(敬业诚信,创新超越)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理念,以型号攻坚、质量文化、一流环境、品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支撑理念,以及以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理念。三个层次理念层层相扣,相互支撑,形成了中航工业集团文化的核心。
建立集团文化体制机制体系。建立了“各级行政一把手是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三位一体”的集团文化领导机制;建立了包括集团文化规划、集团文化教育培训、集团文化实施在内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以集团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制度为重点的资源保障机制;建立了以《集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价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机制,使集团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统一集团文化形象识别体系。建立了以文化要素“六统一”为核心的形象识别体系,对集团公司战略、集团公司宗旨和理念、集团公司名称和司微、司旗、司歌、集团公司标准字和标准色等六个文化要素进行了统一规范,制订《关于统一集团文化要素的通知》和《中航工业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并开展相应的文化检查,在较短时间内树立了中航工业统一的对外形象,提升“中航工业”品牌价值。
第二,全面推进集团文化落地。
召开集团文化建设推进会。2008年,中航工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集团大会就是“集团文化建设推进会”。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亲自作报告,中航工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建设对集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增强了各单位抓集团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加强集团文化培训。中航工业形成了集团文化培训机制,通过中航大学集中对高管人员培训、总部及直属单位员工进行集团文化培训。2009年,全集团共有1500名高管人员和519名处(含)以下干部员工接受了集团文化脱产培训。2010年,集团公司以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对各基层单位140多名一线集团文化工作者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系列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员工认同中航工业文化、传播中航工业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航工业深入开展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开展了“十个一”系列活动,即“一部电视专题片、一本书、一个专栏、一个图片展、一系列座谈、一个展室、一尊塑像、一次特殊党费、一个主题活动、一系列报告会”,把学习宣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开展“弘扬宗旨理念、践行集团战略”主题教育活动。为大力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宗旨和理念,进一步深化广大干部员工对集团战略的理解和认同。2010年和2011年,中航工业分别开展了“弘扬宗旨理念、践行集团战略”主题教育活动和“忆六十载航空奋斗史,谱新时代蓝天腾飞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学唱司歌活动。坚持把文化建设辐射到每一名员工,动员全体员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参与中航工业司歌创作。中航工业员工自己谱词的司歌《告诉世界 告诉未来》在广泛关注中问世。这支司歌以优美的旋律、激情的歌词凝聚了中航工业的理念与精神,蕴含着中航工业的历史与愿景,展示了中航工业的优秀文化和独特魅力。
开展集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证。2010年,中航工业出台了《集团文化示范单位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连续两年开展集团文化示范单位认证,将那些在集团文化建设上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的单位,选树为集团文化建设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全面提升集团文化建设的水平。
服务中心工作,集团文化融合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集团文化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有效地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推动集团战略的实施。中航工业成立后,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变化趋势、航空工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两融”就是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三新”就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将由传统的“资产、管理、技术”三位一体,逐步转型升级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五化”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挑战一万亿元的目标。
增强集团凝聚力。中航工业组成集团文化和集团战略巡讲小组,开始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巡回宣讲。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广播、橱窗等多种渠道,营造宣传集团宗旨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大环境。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交流思想,达成共识,较好地增强了战略实施和推进集团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通过学习宣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全体航空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党爱国爱航空教育。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吴大观精神正成为中航工业的一面旗帜,成为中航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并鼓舞着40万航空人为振兴中国的航空工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促进了集团科学跨越发展。中航工业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中航工业发展战略。加大了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力度,与美国GE等多家世界级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提升合作层次;对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奥地利FACC等世界知名企业实施并购,提升科技实力;与广东、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政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有力举措塑造品牌价值,创新商业模式,构建集成网络,全力打造中航工业新的竞争优势。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中航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率。2010年,中航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55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105亿元,经济增加值超过40亿元。连续3年跻身美国《财富》世界500强,2009年排名426位,2010年330位,2011年310位。
促进集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解决好中航工业重组整合中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中遇到的问题,是践行集团文化基础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融合创造新优势,加速集团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中航工业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创新,促进集团发展。大力推进制度融合与创新。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为中航工业获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重组整合至今,中航工业建立了适应新集团发展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大力推进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营造进取、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具有中国航空工业特色的高水平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中航工业加大向全球网罗人才、送专业技术骨干赴境外深造、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等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航大学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对集团各级各类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并通过外派学习、参观访问、工作锻炼等形式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集中派出了多批航空工业骨干人员到克兰菲尔德大学深造,中航工业“十年培训千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正在积极推进。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