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先进文化体系 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企业概况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2004年1月6日由北京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丰台桥梁工厂四家企业重组成立。八年来,始终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坚持以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体系为主线,不断创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秉承“体现员工价值,致力企业发展,真诚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人品至上、诚信为本”的司训和坚持“做强企业,致富员工,实现共赢,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始终。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竞争力十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50强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贡献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家重诚信单位、中外企业文化融合荣誉单位、全国企业精神60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荣誉,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了行业前列,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一、精心谋划,准确定位,全面构建六局先进企业文化体系
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律,与时俱进,才能推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中铁六局集团2004年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的铁路工程建设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中国中铁统一品牌的要求,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重组、整合、融合与创新,赋予新的内涵,构筑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引领企业改革发展。
1、站在发展战略高度,规划企业共同目标和愿景。
中铁六局集团按照“新观念、新思维、新举措”的战略思想,通过反复调查论证,在2004年第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企业“突出一条主线,加快三个转变,推进六项战略,实现两大目标”发展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发展四年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出了“把中铁六局建设成为综合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行业领先、创誉中外的现代企业”的企业发展愿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中铁六局集团企业文化战略》、《中铁六局集团品牌战略》、《中铁六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要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六局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中铁六局集团的企业文化成为广大员工共同认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
2、深入调研,精心提炼,建立企业理念、视觉、行为系统。
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任务,不断深化认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并反复修改,全面构建了具有六局特色的企业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
(1)构建起与时俱进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以“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培育提炼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价值观体系子系统为重点,通过深入调研、精心提炼,逐步形成了与六局发展相适应、具有六局特色的15条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即:“把中铁六局建设成为综合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行业领先、创誉中外的现代企业的”企业愿景;“做强企业、致富员工、实现共赢、回报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员工价值、致力企业发展、真诚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人品至上、诚信为本”的司训;总公司标志与“中国中铁”加“中国中铁六局”企业品牌;“高效、务实、创新”的企业作风;“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诚信赢得市场、和谐促进发展”的企业哲学;“拓展市场、科学管理、追求最佳效益”的经营理念;“人才是财富”的人才理念;“学习力决定竞争力”的学习理念;“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的安全理念;“用户满意、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建设绿色工程、保护绿色环境”环境理念;“公道正派、廉勤立身”的廉洁理念。这些具有与时俱进、具有六局特色的企业理念,经过广泛深入的宣贯,有效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2)构建起具有特色的行为识别系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着力对企业行为识别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施,制作了包含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工人等员工行为规范以及包含语言礼仪、办公礼仪、社交礼仪、国旗礼仪、宗教礼仪、外事礼仪及常用仪式等礼仪规范,形成了《中铁六局集团行为识别系统(员工行为、礼仪规范部分)》手册。并编制了《中铁六局集团行为、礼仪规范专题片》,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规范,逐步将企业理念转化成每一位员工精神的一部分,贯穿到员工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示了广大员工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
3、构建起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目标,着力构建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制作了《中铁六局集团视觉识别系统简明手册》,规范了企业标志、企业旗帜、标准色、标准字、办公用品、员工着装,并以工程项目部为重点,修订完善了CI实施标准,包括“一门四区”、“一图六板”、“围挡统一”等,做到新建工程项目CI实行整体规划、规范实施、同步到位。2005年、2007年按照中国中铁统一品牌的要求,先后两次对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了修订完善,构建了统一规范的《中铁六局集团视觉识别系统》,在全局在建工程项目中推广实施,全方位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中铁六局集团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构建平台强化组织建设,逐步健全中铁六局集团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体制。
1、建立健全机构,强化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由局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领导全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专门成立企业文化部,具体负责全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各单位先后成立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设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各项目部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为项目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抓项目文化建设;确保了企业文化建设有人管,权属明确。每年专门列出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使用计划,做到保障充足,专款专用。近几年来,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几千万元,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人员、财力、物力保证。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制度刚性作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促进企业科学体制机制建设,确保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规范、人人有职责,形成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内容。八年来,着重从文化层面把握好中铁六局制度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先后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400多项,梳理编写管理流程142个,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统一融合的管理体系,并通过宣传教育和外在制度的约束,员工对执行制度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内在需要,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3、努力打造交流平台,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先后创办了以引导内部舆论为主要任务的《中铁六局》报、《中铁六局思想文化研究》、中铁六局门户式互联网页等报刊网站;制作了《中铁六局企业画册》、《中铁六局企业形象宣传专题片》、《中铁六局安全文化手册》、《中铁六局廉洁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集》、《中铁六局项目管理经验汇编》、《中铁六局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全国劳模赵秀丽事迹报告会专题片》等书刊及光盘;围绕重点工程,组织了上百次的开工、竣工仪式;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媒体宣传作用,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的各大媒体刊发稿件12000多篇;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使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为宣传企业、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落地生根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主体,中铁六局集团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始终把项目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项目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主阵地,以项目为根本,不断深化认识、健全制度、强化考核、树立典型,推动了全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1、深化宣贯,提升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持续深入地宣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凝聚广大员工思想,统一广大员工行动的作用。同时,明确项目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使项目部领导班子认识到,项目文化不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表面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管理工作,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增强项目凝聚力、打造优秀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明确责任分工,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作为项目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2009年,举办了中铁六局集团项目文化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到中铁隧道集团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项目部参观学习项目文化建设经验;召开了全局规模最大的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各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党工委书记,以及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经理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文化建设职责。
2、健全制度,指引方向。先后编制了技术、物资设备、安全质量、计财、科技管理及综合管理等各类项目管理制度95项,形成了《中铁六局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编制了《中铁六局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中铁六局精益项目文化建设手册》等,为企业实现各项奋斗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工程项目部依据中铁六局各项管理办法精神,结合公司管理重点、品牌建设要求和项目管理实际,提出符合项目部发展的各项管理目标,并在确定的目标的引领下,结合精细化管理等要求,逐步完善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和行为标准,将管理目标分解到部门、到岗位、到个人。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反复宣贯,使员工最终认同管理目标,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最终达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明确目标,强化考核。按照三年“项目文化建设要实现90%以上达标”的目标,严格执行中铁六局集团《工程项目文化建设考核实施细则》、《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局企业文化部在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抽调有关人员组织联合检查考评小组,分别对18、147、156个在建重点项目开展了项目文化建设达标检查工作。通过开展达标检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查找出项目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给予指导并督促限期整改,确保了全局在建工程项目的文化建设全面达标,提升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4、树立典型,营造声势。坚持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紧密结合项目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在工程项目落地生根,引领项目团队建设,铸造精品工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全方位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先后涌现出北京铁建公司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SG-5标项目部、太原铁建公司准朔铁路黄河大桥项目部等35个局级以上“工程项目文化示范点”,14个中国中铁“红旗项目部”。通过报刊、杂志、网站等载体,对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大力宣传,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共建和谐,科学发展,六局品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八年来,中铁六局集团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发展力量,激发了发展活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推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企业品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1、营造了和谐健康的发展氛围。八年来,始终把关爱员工、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作为和谐文化的主题,下大力气,认真抓好。积极举办文艺汇演、演讲赛、体育比赛等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每年逐级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落实各项承诺。在工程项目中开展以“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工地文化”为内容的“三工”建设,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示范点”达标活动,为员工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全面推进“三不让”承诺,开展救助困难员工、“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农民工“五同”管理等活动;“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和谐氛围已经形成,“和谐六局”的构建已初见成效,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和谐劳动关系单位”。
2、丰富了企业责任文化的内涵。八年来,在发展中始终注重责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向灾区献爱心”、“金秋助学捐款”等活动资助各项公益事业,先后向汶川、玉树灾区捐款达300多万。积极促进人员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每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00多名;每年为4万多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对他们实行“五同”管理,先后对涌现出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盾构分公司农民工李想、“文明北京新市民”北京铁建公司农民工李全山,“中国中铁劳动模范”铺架分公司农民工李建学等企业生产经营中表现突出的一批农民工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报道。
3、树立了社会信赖的企业品牌形象。八年来,坚持以安全、质量、工期、效益为重点,以综合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为目标,工程履约率100%,各类工程验交合格率 100%。承建的重点工程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奖20余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67项,14项工程被载入“中国企业新纪录”名册;创建了31项局级以上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局并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AAA级信用等级单位、质量AAA级单位、质量卓越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纳税信用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
4、创造了显著的企业经营业绩。八年来,在企业文化的助推下,中铁六局集团的发展一年一个跨越,实现了快速发展。2007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四年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300亿元、营业额220亿元的目标。2010年完成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是2004年的4.3倍和4.9倍,全员年人均收入是2004年的3倍,各项经营指标在中国中铁连续保持优秀水平,中铁六局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荣获中国中铁“四好”班子。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