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建筑业

让文化创新再造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引擎

来自: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郑 力     时间:2012-09-27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历经二十七载的艰苦奋斗,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宾馆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公司。公司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五届被评为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先后荣获“全国知名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福建省百强企业”、“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于2004年首批被授予“福建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并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公司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面对整个建筑市场急剧降温减速的影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针对严峻的形势,企业必须要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推动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内在品质和核心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恒久动力支持系统,企业谋求转型发展,必须因应形势任务变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创新与再造,用文化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准确把握三项任务

一是要把更新观念,并以此推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作为再造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系列、相配套的治企理念。针对“十二五”规划目标,我们明确了打造“四型企业”的发展新目标,即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技术领先、优势突出、专业发展的管理技术型企业;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落实有力的执行型企业;品牌知名、理念共同、知行合一的文化型企业;团结奋进、协调发展、员工幸福的和谐型企业。提出了“三至”发展新理念,即至诚、至精、至远,至诚就是要视诚信为企业的操守,以诚信取得信任,以诚信赢得满意,以诚信树立品牌。至精就是要视精品为企业的生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符合标准、规范,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至远就是要志存高远,就是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宽,走得更远,就是要以战略思维解决眼前面临的矛盾,不急功近利。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经营方式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经济运行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要求各级党组织工作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生产经营,服务于员工群众“三服务”。强调四个最的工作理念:最根本的是发展,最紧迫的是效益,最关键的是创新,最重要的是稳定。这些新的价值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公司统揽发展全局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

二是要把创新机制,并以此推动观念的更新和调整作为再造企业文化的核心任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机制”,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是创新经营承揽机制。推出了经营区域分工办法,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把关,项目经理包片定项目定指标,使用外聘人员协作经营,形成了“全员经营、全域经营、全方位经营”的格局。由于谋划早、转型快,在建筑市场低迷的情况下,2011年公司仍然在高速公路、市政、地铁等领域承揽工程10余项总额超33亿元,在全集团率先完成年度指标,提振了士气。二是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推行了“在建项目区域管理”和“在建工程管理回访”制度,强化项目管控,优化资源配置,随时检查、掌握项目施工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及潜在危机,保证在建项目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完善成本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彼此约束、互相监控、程序合理的自控体系,避免管理漏洞。进一步抓好对下指导价的严肃性,能核死的核死,能量化的量化。进一步规范物资设备联合招标采购、统一协调配发的管理程序。完善、细化、规范对劳务队伍的备案、审查、考核和准入制度。四是优化组织机构设置。本着精干、高效、统一、协调的原则,对机关职能部门设置和编制定员、工作职责进行调整、核定,确保机关的各项职能工作能上下对口对接。按照专业突出、名符其实的原则,组建了盾构公司,并在经营模式、管理职能、经济核算等方面重新定位,扬长避短。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组建公司VPN电信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通信成本;对项目安全生产、信誉评价、队伍稳定实行月度综合评价,奖优罚劣;建立健全了项目信用评价激励办法、经费报销办法、资金调拨办法等等。

三是要把人文关怀,并以此推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再造企业文化的重点任务。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由于行业特性,员工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多,解决员工的婚恋、住房问题成为公司维护队伍稳定的第一要务。为此,公司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做好“红娘”,搭建了单身青年QQ交友平台,与中国电信福州公司、福建省肿瘤医院等单位联合开展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同时,公司想方设法盘活自有土地建设安居房,努力实现职工“居者有其屋”。此外,公司在项目高标准推进“三线”建设,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实行农民工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的“五同”管理,充分保障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权益。20111月,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专程来到公司长沙地铁项目慰问农民工,并调研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他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你们的先进文化,你们在各方面是很有优势的,农民工跟你们打工不会吃亏,农民工都愿意跟着你们干。”

建立完善“四体一心”模式

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人,其“心”是思想和价值观,“四肢”则是品牌塑造、教育培训、典型示范、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围绕人本思想,着力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力、学习力、内动力、创新力,这一过程的有序循环,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将之称为“四体一心”模式。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面广,要抓的工作很多,我们在构建过程中,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将之比喻为让“四肢有力”。只有“四肢有力”了,才能使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才能实现文化的落地:

品牌塑造

教育培训

典型示范

行为规范


六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体一心”模式

1、以文化塑造形象力,实施品牌塑造工程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更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做法是:

1)导入CIS展示企业形象。我们在启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就立足自我设计,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历史,不断挖掘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文化“基因”,充分考虑行业特色、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发展规划、体制机制、队伍情况等因素,系统地进行CIS设计,提炼了具有各个阶段历史特点和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制定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日常礼仪等;在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发布的VI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增添六公司特色元素进行创新整合,确定了六公司的标准视觉要素,统一出台细则,在制作内容、范围、材质上作明细的参考意见,统一规范颜色、款式、图案等设计,保证了企业形象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各种场所都体现出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同时,我们还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在公司内部成立广告中心,依托内部集中、统一设计制作具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和VI系统的先天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自有废旧周转材料降低成本投入,而且有利于VI系统的规范运用和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

2)打造管理特色品牌。我们提出“以现场保市场”,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标准化管理展示现场形象,以标准化管理赢得业主的信任和赞誉。这些管理经验,得到了福建省领导和高指的高度关注和好评,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专程到公司承建的项目考察,要求将我们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向全省推广。2009年应福建省高指之邀,六公司作为全省唯一的一家施工企业参与编写了《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当年11月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观摩会在我公司的永宁高速A7A8标召开,会后公司首创的高速公路钢筋、T梁和构件集中加工的作法在全省的高速公路项目上得到全面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和业主单位在公司承建的项目上举办了许多有影响、有规模的现场会,作为示范进行推广,仅这两年我们承建的项目举办全线的拌和站建设、T梁施工等现场观摩会就达到了20次之多,浙江、广东、广西、新疆等地的交通系统的建设单位也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3)塑造企业无形品牌。我们勇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果惠及一方,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在大灾大害面前,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自发地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近几年,公司为四川、青海地震以及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西南特大旱灾等,数次募捐共计约百万余元。尤其是在地方遭受自然灾害时候,我们充分发挥企业的特点、优势,不讲条件地以最快速度调配大量人员和机械设备,冒着各种险情赶往灾区抢修公路、铁路,近几年先后参加了罗长、福银、浦南、泉三高速公路,鹰厦线、外南线铁路,以及316国道等多条“生命线”的抢通,2010年被福建省交通厅授予“支援交通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被福建省红十字会授予“人道荣誉奖”。而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也努力推动自身发展与造福社会的和谐共进,积极为沿线群众修路架桥、捐资助学、送医送药、扶贫帮困,携手共建文明村镇、文明工地、保护生态等“路地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共有20余个项目为当地乡镇义务建桥修路,为25个乡村学校捐送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文体用品达50多万元。

2、以文化启动学习力,实施教育培训工程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摒弃落后并逐渐形成先进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过程。对此,我们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按照系统思考的思路,全力引导员工的心智模式,改善管理模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的表层。通过“两创新”达到“两提升”:

1)创新学习体系。就是要全体员工具有共同的愿景、追求和价值观。确立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

2)创新活动体系。就是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设计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丰富内容,发挥特色,延展深度,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在公司上下组织了成立一个读书小组、制定一份读书计划、推荐一批重点学习书目、抓一个学习典型等“十个一”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以“职工书屋”建设、“送书下基层”、“推荐学习书目”、员工拓展训练等特色活动为载体,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源泉。在公司上下形成了每月定期学习的制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授课,进行电脑知识、新闻写作、公文流转和写作、廉政风险防范等系列知识普及讲座;另一方面,采取“自己讲”的方式,不仅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自己备课在“职工大课堂”上讲课,传授知识、交流经验,而且使用了“头脑风暴法”,只要有新观点和想法,就可以在内部组织的“文化大讲坛”上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质疑的观点上建立新观点,最后寻求现实可行的方法,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同时,基层单位还紧密结合施工生产,举办职工夜校、民工夜校,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

3)提升执行力。就是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使各项工作要求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此,我们提出了治庸、治浮、治拖、治骄、治散、治奢的“六治”要求,并强调“言必行,行必果”而做到“至诚”,在企业内部、公司上下也要讲求诚信,注重承诺兑现。对于赶工告急的项目,均要求项目党政主管领导与公司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层层考核,层层兑现。对于竞聘上任的项目经理,均要求他们作出完成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效益、信誉等各项目标任务的书面承诺并公示。而且,我们还专门设立了督办科,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督办工作,将每月需要落实的工作都一一列出,分出轻重缓急,定时收集汇总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同时,我们敢于动真格,查办了一些违纪违规、影响创效的“失信”行为,以取信于员工。

4)提升创造力。就是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使各级人员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企业应对挑战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每年我们都要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以此来检验学习的成效,经过梳理汇总每年均能收到30条以上的“金点子”,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原创性和可操作性,这项活动也成为了企业广开言路、员工献计献策的重要载体。

3、以文化凝聚内动力,实施典型示范工程

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体现了企业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传承作用。没有个性鲜明的典型,就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仅2011年,我们就成功选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寇东兰、福州市“劳动模范”伍鹏,并有1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对于先进人物,我们从不在乎身份、岗位的差别,只要能立足岗位、勇于奉献,事迹真实感人、催人奋进的,我们都给予大力弘扬。其中,优秀的女农民工代表寇东兰的影响最为广泛,她的事迹在中国铁建系统巡回演讲,得到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福建省妇联全面宣传推广,作为在闽中央直属企业的优秀女职工特邀代表参加了福建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言。

同时,我们每年都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好共产党员”的“四五六”评选表彰,举行年度“企业功臣”、“优秀经营管理者”、“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表彰,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2011年,我们以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召开声势浩大的总结表彰大会,集中表彰了一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和杰出青年等,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创先争优的热情。我们还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报纸、网站等各种媒体阵地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挖掘,无形中使先进典型走进员工、影响员工、带动员工。

4、以文化激活创新力,实施行为规范工程

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体制、机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只有通过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体制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行为规范,才能真正规范企业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文化的落地。

一方面,我们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运作的规范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管理规范年”活动,并以“管理规范年”启动、宣誓、签名活动以及“规范管理出成效、创先争优见行动”现场授旗等为载体,向全公司传达了必须要“事事有标准处处讲规范”的信息。我们紧紧把握住堵塞管理漏洞这条主线,采取自查自改、检查考评、整改反馈、总结评比的形式,深入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全方位进行“卡控”,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求立即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通报乃至对项目主管进行撤换。同时,及时对照存在问题整理成资料、案例,有针对性对新上项目进行管理交底,补缺补漏。

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在剧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只有思想的高度统一才能达到行动上的高度一致。针对新形势下职工中出现的思想不稳定因素,我们不仅按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开展了“我与企业共荣辱齐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员工把个人命运同企业命运融合在一起,还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增信心、强活力、理思路、促发展”为主题,以“大讨论、大调研、大宣讲”为形式的巡回宣讲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单独谈话等方式,对基层职工的职业规划、个人兴趣、他人评价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同时用生动的事例,平实的语言,向广大员工深入浅出地宣讲权力与责任、项目与公司、个人与企业、艰苦付出与岗位成才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成长成才的十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引导员工认清形势,树立信心。此外,我们还坚持把文体活动作为寓教于乐的重要载体,每逢重大节日和有意义的纪念日,公司上下都要举办专题文艺汇演或各种文体活动,每次活动对职工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充电,思想上的升华。在公司一年一度的“三会”上,我们都要自己创办一台文艺晚会,激励广大员工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2009年,为庆祝国庆60周年,我们组织了职工艺术团到全国各地的项目进行“心系一线,情满金秋”巡回慰问演出,并邀请共建单位参加,既展示员工蓬勃向上、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又融洽路地关系。

    “四体一心”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再造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精益管理和目标管理为着力点,以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不断增强企业安全发展能力、项目管控能力和盈利创效能力,激励员工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