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9期

【学术论坛】聚焦心力管理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28

 

——记全国企业文化社团会长、秘书长经验研讨会暨心力管理研讨会

 

主持人华 锐,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刘鹏凯: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达凤全:研究员、教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四川省企业文化学会会长,四川省经济学会高级顾问。

司马云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高立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哲学研究员、管理学教授。

李万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会长。

静德纯: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贾春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正局长级调研员。

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教授。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企业文化社团会长、秘书长经验研讨会暨心力管理研讨会,其主旨就是共同研究企业文化,共同研究企业管理,共同交流经验,共同畅叙友谊。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我们企业文化社团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和要求下,进一步提升我们全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

 

刘鹏凯:黄桥是一个老区,黑松林是老区的一个企业。黄桥是一个历史文化,是个历史名镇,有孝文化、忠文化、红色文化。黑松林源自黄桥的一个古代传说,我们用黑松林作为我们的品牌,就是传承黄桥文化,发扬黄桥精神。感谢各位专家对于黑松林多年的关心和支持。

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35年,而黑松林成长了20年,不断稳步健康发展,心力管理是企业共同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黑松林推行心力管理,实现了从人本到心本,从心本到心力管理的飞跃。

我根据黑松林20年的成长发展经历,撰写了心力管理,2010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取得了一定社会反响。何为心力?是指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是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集聚、发散和增效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善用其心,自净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心力管理的内容包括善用其心、自尽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和将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成力之所达。

心力管理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因为心力管理的对象是人心,打造幸福黑松林,首先需要开发员工的心,以爱为根,以人为本,用我的话讲,就是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所以要达到知心,我们就要实现无障碍的沟通,才能使我们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主导价值融合在一起。做到这一点需要:真诚平等。真诚就是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地对员工、对客户、对朋友。平等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居高临下。

我们回顾十几、二十年前,大多数企业都欠员工的工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走了四步。第一步就是兑现工资,确保不拖欠。第二步是提高工资。第三步是改革工资,推行了双工资制。在一线员工中采取了双周工资制,两个礼拜发一次工资;在管理层推行双倍工资,管理者的工资是一线员工的两倍,体现管理者的责任。第四步是激活工资。从2010年开始,我把每年工资增长15%的承诺书贴在信息公开栏里。除此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协议工资、特岗工资。我们把员工的心圈在了黑松林,用黑松林粘合剂粘住了我们员工的心,用我们员工的话讲,“在黑松林工作很幸福”!

做好管理,就是做好人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是有差异的。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特别是当今的时代,人心浮躁,物质丰富。企业竞争到现阶段,最后的回归点是内心。我们提出用心力管理打造黑松林,主要是掌握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感动人、激励人、关心人、改善人,来解决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心力管理意味着爱,什么是爱,就是牵挂于心,情系于力。我们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比如:我们实行了弹性退休制度、建立了员工洗衣房;在农忙季节,员工可以放假回去帮工;我们还给予员工子女不同程度的助学补贴。对待客户,原料价格涨时我们尽可能少涨价,原料价格回落时我们主动去把产品价格降下来。

小时候,我父亲给我买了个手电筒,两个电池没有电了,我想用一个新电池换一个旧电池这样可以省电,但是实际上电很快就用完了,后来才知道新的电池和旧的电池放在一起是有电阻的。同样,我们和员工是不能有电阻的,有什么讲什么,如果有了电阻你就无法和员工同心,这个企业就不会走远。

有人说,文化研究不能当饭吃,我说文化能够当饭吃。中国最大的板材企业的代表到我厂里签订协议的时候看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当年年底,他们的总裁就把集团六十几个高层管理者从广西、东北、四川等地集中到黑松林学习交流,这就是文化带来的效益,这就是心力管理的经济效果。

 

张德我今年71岁,是中国第一批研究企业文化的。已出版了四本企业文化著作,其中一本是《中小企业的成功范式——心力管理解读》。我为什么要选择“心力管理”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成功范式呢?因为它不仅具有中小企业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特点。

心力管理是中国特色的管理,为什么我强调中国特色,因为现在研究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是世界潮流。我认为,中西企业管理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中国的企业更追求和谐,西方更追求卓越、追求效率,我们要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要追求和谐,也要追求效率,追求卓越。这是企业软实力的特点,谁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好,谁就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胜出。中国有很多企业是弱者胜强者,或是小企业胜大企业,靠的是什么?就靠的是软实力,心力管理就是靠软实力取胜的一种管理哲学,一种管理模式。

现在我谈谈心力管理的本身,它很有生命力,很有中国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管仲的著作里,后来更多的人倡导“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刘鹏凯的心力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他把员工看成自己的伙伴,自己的兄弟姐妹。

第二,从性本善到心力管理,管理的出发点是人的需求层次。你管理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你的管理对象需要什么?处在哪个需要层次上面,这是管理的出发点。“心力管理”相信人与生俱来的善的力量,相信员工向上的积极性和潜力。我把“心力管理”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知心。知心的前提是什么?人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都有善的一面,要不然怎么知心呢?二是聚心。就是人们的欲求、需要是可以兼容的,可以有效的凝聚。三是塑心。人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人们都可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出现众志成城的局面。刘鹏凯很明确地讲,“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企业缺少的不是善心,往往缺少引导、凝聚善心的力量。”

第三,从致中和到和而不同。致中和很重要,中国管理很多与“中和”有关。

中: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我认为“中道”是中国管理文化的核心。我认为,管理就是度的艺术,管理就是把握科学的度,一系列的平衡思想是心力管理的精髓。平衡的思想很重要,我认为小企业的发展基本是在走钢丝,非常艰难,谁能把钢丝走得稳,谁就能成功,这个钢丝就是平衡,平衡把握不好就会掉下去。当然什么都和谐也是不行的,比如:在危险区域不能吸烟,这个就是需要严格要求的,不能有丝毫的宽松。该宽松就宽松,该严格就严格,这是不能忽略的。应该说小企业管理灵活性、弹性大,不规则程度高,企业越来越大,应该越来越规范,灵活性越来越少。

和,和谐,和为贵,和而不同。和不是一团和气,不是没有原则,要有不同意见和争论。致中和主张外圣内王,处事不偏不倚,对人以和为贵,这是心力管理的基础,很重要。

在思想方法上,刘鹏凯坚持中国的“中道”,处理管理问题讲究的艺术,即恰如其分,不走极端,追求平衡。刘鹏凯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协调企业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众心合力的和谐。

第四,从修齐治平到文化管理,就是过去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心力管理有个特点,企业家带头修心,苦修心力。这个修心要从企业家做起,企业家自身没有修心力怎么去带动员工去修心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心力管理”学起来不容易,要企业的老板自己下决心。刘鹏凯加强自身修养苦修心力是很值得肯定的。心力管理的起点是企业家自身的修养、修炼,首先修炼好自己的心力,修养品德,净化灵魂,再点燃员工心中的火种,最终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

黑松林管理模式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二是产生于中小企业的成功实践。这就决定了黑松林模式的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普遍适用的借鉴价值。

现在中小企业有1000万户,占全国企业的99%,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一部分,但是也是最艰难的一部分,平均生存时间是35年。金融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风险比较大,黑松林有很多困难,但是都克服了,它靠的是什么,是自强。自强的含意是硬实力不行,就靠软实力补,以软补硬,然后软硬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大,就可以取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力管理就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现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缺乏培训,中小企业的管理缺乏培训,在商学院里面这方面的培训班和课程很少,尤其缺乏中小企业的培训教材。我想推动中小企业的管理培训,《中小企业的成功范式——心力管理解读》这本书,就是比较适用的教材。围绕着黑松林的案例,中小企业主可以在一起探讨怎样管理好企业,贾春峰老师经常强调的四要素——战略、管理、文化、品牌,这与心力管理模式是一致的。中小企业怎样解决好以软补硬的问题,怎样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用软实力的优势去竞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黑松林的经验被更多的企业借鉴。

 

达凤全:刘鹏凯实施心力管理,细心周到,方法妥贴。他所总结的25种方法,能体现他真心实意地全方位善待员工。看得出来,黑松林公司员工心情愉悦、上下关系和顺亲密,员工对公司前景有信心,也颇含期待;员工有自觉自愿的敬业精神,有发自内心的忠诚。

黑松林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心力管理,弘扬的是良善文化。心力管理展示给社会的“心”,是企业的良心,做人的善心,管理的细心。有了这样的“心”,任何管理难题都可以逐步化解,企业发展的“坎”都能跨越。

把企业做优做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从“心”开始。

 

司马云杰世界上最不好管的,就是人心!因为人心不是一块血肉,不是物的存在,而是天渊灵府的存在,虚灵不昧的存在,而且是深奥莫测的存在。黑松林企业管理恰恰在这个方面,在心的管理方面取得了成绩。因此,黑松林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抓到了要害,抓到了最根本、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我觉得,黑松林虽是中小企业,但它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对于大企业,甚至对我们国家民族事业发展都具有某种启发意义。

    黑松林心的管理,虽讲“攻心”,但最重要的还是讲亲情伦理,讲自然本心。例如一个小职工,把“家”牌标贴贴倒了,刘总不是批评,反说这个小职工“还真会创新”。再如,一个职工请假为岳父过生日,刘总说:“既然这样,那就好好尽尽孝心,别忘了带上我的一份祝福啊!”其它刘总为职工的父母过生日等,都体现了一种伦理亲情,一种孟子说的“不学而能”自然本心,即天理良知。

黑松林所以能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佼佼者,所以能赢得信誉,就在于他们的管理不是空的,而是落到实处的;就刘总个人来说,无论大事小事,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他的“知心”、“聚心”、“塑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

 

高立胜:黑松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道至简”。

刘鹏凯著述的“心力管理”理论,实为黑松林管理之实践总结与提炼。“心力管理”,刘鹏凯诠释概括为一句话:“心之所及,力之所达”。通俗地讲,黑松林的心力管理文化是一种粘合文化,亦即刘鹏凯用自己的心粘合了员工的心,员工团队的心又粘合了客户的心,进而广泛粘合了社会公众的心。粘合文化就是心力管理的体现与表征。黑松林的文化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这样简单。所以我说,黑松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道至简”。

“心力管理”,即“心之所及,力之所达”。黑松林的企业文化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言简意赅,大道至简!为什么刘鹏凯提出“心力管理”,而不是“心本管理”,因为他强调的是“心之所及,力之所达”。在这里“心”与“力”相随相生,本末相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在这里就是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兵家说,“上下同欲者胜”,也是这个道理。“心之所及,力之所达”,就是上下“同道”、“同欲”,齐心协力。海尔提出的SBU,联想提出的“入联想模子”,都是强调从上至下的“心”与“力”的和合。房地产界的冯仑被誉为民营企业的思想家,他有句名言,即你是否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企业,首先要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你的企业。我觉得这是对的。套用这话,同样,你是否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企业文化,也要看你能否用一句话说明白你的企业文化。刘鹏凯做到了,但很多企业做不到。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说,道理越简单就越能够传播得更久远更广泛。刘鹏凯从自身企业文化出发,融汇古今中外文化精华,提出了“心力管理”,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心之所及,力之所达”。它不仅在企业内为广大员工接受认同,而且在国内企业界不胫而走,这既是黑松林最大的成功,也是对于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极贡献!

 

李万来:我把刘鹏凯的心力管理模式概括为三点:一是人心可靠;二是人品可贵;三是人乐可福。

 

静德纯:黑松林企业文化建设是小载体、大品牌;小企业、大文化;小老板、大智慧。

 

贾春峰:《心力管理解读》一书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就文化谈文化,他把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即四位一体。

黑松林为什么这么好?好在哪?我讲四点:

第一,黑松林的成长本身的定位就是不求其大、不求其全,但求其专、求其精、求其特、求其用的专业化的优秀发展战略,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差别化战略。这很重要。

第二,黑松林有一个如同粘合剂一样粘合在一起的具有凝聚力的团队。

第三,黑松林有一个以心力管理为特征的卓越的企业文化。

第四,黑松林有一个勤奋敬业、心地善良的企业家。

 

孟凡驰:心力管理模式证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文化以人为本,人本要以心为要。用心去管理企业,这个观点是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稻盛和夫提出来的,但并没有讲的这么细。刘总做得更细节化了。文化以人为本。讲到人,讲到文化,必定就是人化。人化就是以人为本,所以以人为本要落实重视人的物质待遇,重视人的客观环境,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这都是必要的。但是在诸多因素当中,应该是以心为要,否则把智力、体力的因素放在很高的位置,没有心的参与,其它的就是停留在一个物质层面的东西,停留在一个生物本能的一个层面上,达不到人的层面上来,所以对于人的管理,对心的管理,心力管理给人提供了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心力管理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文化必须以人为本,人本必须以心为要。

第二,黑松林文化管理的模式证明了中小企业进行文化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三,证明企业家在文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过去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渗透于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现象。企业家的文化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

黑松林是我们全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树立的典范,黑松林的发展就是全国企业文化工作的发展,黑松林的问题就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不能以此一时彼一时来看待发展成败,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家文化的形成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第一个阶段就是体验感知,属于生物特征阶段,他感悟出来管理用硬的不行,还需要来软的。软的就需要把大家的心凝在一起,我对大家和气,态度好,更多的关爱,这只是一种感知,和动物性地感知冷暖一样,追逐着太阳本能一样,生理的本能。第二个阶段慢慢形成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会上升到理性感悟,特征就是对规律的总结,把这么多年所有的事实总结在一起,形成了规律,上升到理性感悟阶段。第三就是理论升华阶段,理论升华阶段就脱离了前两个阶段,真正做到了文化自觉的阶段。企业家写的书,可以不要多高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升华,对待这个企业发展才有更好的理性价值,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于企业具有升华作用。所以我觉得企业家的文化提炼由体验感知的生物物理阶段到理性感悟规律总结阶段,再到理论凝练完全文化阶段。刘鹏凯总经理的经验就很好地说明这个过程,应用文化的过程。目前刘总正处于爬坡和第二个阶段,真心祝愿刘鹏凯和黑松林能够在文化建设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越走越理性化,为全国企业树立一个典范,为百年基业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