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9期

【特色实践】发掘百年文化资源 打造高标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28

 

 

 

开滦博物馆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大型国企博物馆,坐落在有着133年历史,具有“中国第一佳矿”美誉的开滦唐山矿工业广场。2007年底开始筹建,200810月建成预展,200910月正式对外开放。预展以来,热情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发掘开滦悠久浓郁的文化资源,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累丰厚内涵

 

开滦始建于1878年,是一座在百年中国工业编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企业,堪称中国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嬗变中,不仅积淀了异常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矿业遗迹。中国第一佳矿、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涵、中国最早的股份制,被毛泽东称赞“特别能战斗”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均诞生在这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廷枢、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民族英雄节振国等众多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遗踪。

开滦133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矿业文化宝藏,是一份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遗产,几乎见证了和涵盖了中国早期工业发展史、民族屈辱与抗争史、工运与建党史、新中国建设发展史、工人阶级艰苦创业史等全部的内容,称得上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性读本,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滦集团在谋划博物馆时,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紧紧依托和充分展示开滦悠久的历史文化、工业遗存和精神财富,充分挖掘提炼其中典型、稀有、丰富、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她成为一座浓缩煤炭文化的神圣殿堂,一个讲述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大课堂,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努力建设一座集矿业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举企业之力,集八方之智,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

 

在规划设计、展陈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开滦邀请了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的设计公司、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为打造一流的教育基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企业经济总盘子并不宽裕情况下,开滦集团投入1.9亿元建设资金,搬迁、拆迁腾出场地数万平方米以供建设,使基地建设有了强大的物质依托。

在名企名家的精心设计下,开滦博物馆运用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充分合理地强化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可谓亮点纷呈。如详实展示中国近现代煤炭工业的兴起与艰辛曲折的大量珍贵文物;追诉煤的生成与由来、气势恢弘的270度大型多媒体景观----“森林与海洋的曼舞”;融知识性、趣味性、高科技于一体、再现我国悠久的采煤史----“古代采煤”幻影成像;表现开滦人奋不顾身抗震救灾、讴歌“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唐山大地震与开滦抗震救灾”多媒体动感景观;畅怀几代开滦人永不言败、推动跨越发展、不断开创未来的“160度大型环幕数字视屏----‘世纪追梦’”等等。此外,“序厅”内14米长大型青铜主题浮雕----矿魂,开平煤矿制造的“龙号机车”模型,早年使用的国外进口蒸汽绞车模型,开滦五矿大罢工大型雕塑等,都以精湛的艺术及现实性的手法,突出和强化了展陈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主题,给予参观者以很大的感染和震撼。

 

园馆合一的设计格局,为爱国主义教育搭建独特感受空间

 

在开滦博物馆周边,工业遗迹和遗存星罗密布。可以说,整个园区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近代工业博物馆。开凿于1878年的唐山矿一号井至今仍是年产煤炭400万吨的开滦主力矿井;在绞车房内,上世纪30年代从加拿大购进的大型电力绞车,已经成为一件令生产厂家羡慕的近代工业文物;建于1881年的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七万多公里铁路的“零起点”和最端头;建于1899年的达道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等等,都折射出当年不凡的工业气势,供人们触摸那段辉煌的历史。在“三大工业遗迹”旁边,“中国第一佳矿1878”、“铁路源头1881”和“电力纪元1906”等三个独立成篇,又与开滦博物馆遥相呼应的三个“分展馆”,分别展示和讲述了中国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机械化矿井开采肇始之处的艰辛与坎坷,使人细细品味开滦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底蕴,激发企业记忆、城市记忆和爱国豪情。

在主馆地下,利用保存完好的井下废弃工程---唐山矿半道巷遗址,巧妙加以改造,精心打造一个反映中国煤矿生产方式演变和矿工生产场景为主题的“井下探秘游”,向游客展示从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历史演变进程,让游客在井下亲历、亲见生动的煤炭生产场景,满足游客“煤海探秘”和探寻中国悠长采煤历史路程的猎奇心理。在探秘休闲的同时,让游客获得知识,充分体验矿业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煤矿工人艰苦卓绝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开滦博物馆园馆合一的设计格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亲历亲见的独特空间。共同形成一个全景式展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不平凡历程的天然博物馆,形成一个展陈面积达两万余平米,馆内馆外相互交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工业遗址群落场景,形成一个理性追忆与感性参与互动交融、生动有效、受众多元的教育平台。

开滦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已接待各级领导、来宾十万余人,其中国家领导人5位,省部级领导100余位。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综合效益奖、中国十佳工业旅游景区、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北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已经成为唐山市、河北省推动文化建设的一张精美名片。

(开滦集团公司)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