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网动态

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动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和上海合作组织有着天然的联系。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2013年9月,习近平首次亮相上合峰会就指出:“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此后,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次会上,习近平都论及“一带一路”,并号召成员国参与其中。在即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将同上合组织其他7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领导人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新共识,推动“一带一路”与上合组织实现新发展。


640.webp.jpg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交织融合,谱写命运共同体新篇章。2001年,上合组织在中国上海成立,确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历经17年的发展,“上海精神”已成为上合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五年来,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由规划设计方案变为各方参与的合作行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所覆盖的地区也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习近平指出:“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上海精神”和丝路精神都秉持着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各成员国人民利益和诉求,两者相互交融,是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建和谐家园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640.webp (1).jpg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为上合组织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随着“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各方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骨干通道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继续提升贸易投资水平,夯实人文交流基础,为上合组织功能优化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合组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增长点,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上合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有助于促进区域经贸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型,强化上合组织经济功能,推动上合组织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有效对接。习近平指出:“我们希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发展规划相辅相成,将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促进欧亚地区平衡发展。”


640.webp (2).jpg


  “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为上合组织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花结果,提供了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一带一路”成果可与上合组织加强对接合作,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大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在上合组织区域内,中国推动建成4000公里铁路、超过10000公里公路;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50亿美元贷款用于合作项目融资,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在2018年前完成为成员国2000名中小学生举办夏令营活动;2017年至2019年为成员国培训1000名贸易便利化专项人员。“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造福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习近平指出:“为促进本地区经济整体发展,中方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希望上海合作组织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并创造更多合作机遇。”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夯实上合组织各国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础,让各国人民互信互敬,共建和谐、安宁、繁荣的家园。


内容来源:学习中国

编辑整理:一带一路门户网






【更多阅读】


焦点访谈︱上合助推一带一路

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口,也是“一带一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节点。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靠岸之后,将再搭乘中欧班列继续向欧亚大陆的纵深前进,这样的海铁联运比走传统的海域最多能够节省30天时间,这就为货物进入欧亚大陆内陆提供了更快捷经济的路径,中亚等内陆国家也有了一个面向太平洋的宝贵的出海口。这是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一员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

经过17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地区组织,总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60%、人口占世界近一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20%以上,各国间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从青岛出发的中欧、中亚班列向西前行,其中一条路线是通过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再进入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霍尔果斯口岸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驿站。今天的霍尔果斯地处亚欧大陆桥我国最西端,向西面向中亚五国,是我国距离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近、最便捷的窗口。

因为霍尔果斯独特的区位优势,因此2003年中哈两国元首决定,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划出5.28平方公里,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合组织框架下国家间经贸往来的示范区。

目前,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进入合作中心中方区,近5000家商户已经入驻。每天巨大的人流量、货流量对快速通关提出了更严的要求。记者遇到了当地最大的一家果蔬出口企业,他们主要向中亚五国以及俄罗斯出口,年出口额2.4亿美元。通关对于这家企业而言,可谓是争分夺秒。

海关现场办公,企业通过网络直接报关。不到五分钟,货物的报关手续便全部办好,随后这辆哈方的货车通过海关为果蔬企业专门开辟的绿色通道,进入哈萨克斯坦。这样的绿色通道不仅存在中哈两国间,而且对其它中亚四国也有。由于通关便利化,货运量大幅提升。据统计,2017年霍尔果斯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近2900万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那么海量货物快速通关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

霍尔果斯海关关长柳陲介绍说,“去繁就简,优化通关流程,探索单一窗口的建设。过去边检、海关、检验检疫,各家都有一杆,现在实现了三家一杆,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企业节省了通关时间60%。在不远处的公路口岸,把三家相关的流程集中在一个大厅办业务,企业跑一次就办成,去年出口通关时间缩短了32%,进口通关时间缩短了44%。目前还在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单一窗口建设,和哈方海关正在推行联网监管平台的建设,实现两国海关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

要想让货物走得更快、更远,光简化双边通关手续还不够。为此,上合组织内“一带一路”国家还签署了一批文件,如《2016-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海关合作计划》、《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货物在享受通关便利化,人员通关也在不断加速。目前霍尔果斯年通关量达到580万人次,日通关量最高达到3万人。为了加快人流量,边检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站长胡瑞峰告诉记者,针对快速增长的客流高峰,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在原有16条人工通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条自助通道。同时还采用了人脸识别,刷脸通关以及人身行李物品、毒品和爆炸物品精准识别高科技装备,确保了通关的快速、高效、安全。

日益完善的软硬件条件,极高的通关效率,大大促进了中哈两国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据统计,2017年中哈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80亿美元,同比增长将近40%。

中国的青岛和霍尔果斯是“一带一路”上的两个点,而其他上合组织国家也都是位于丝绸之路的沿线,也都有许多个这样的点。把这些点串在一起,就连成了一条线,资金、物资、技术在这条线上流动、合作,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面的发展。有一个数据很有说服力,2001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间贸易总额只有121亿美元,而去年贸易总额达到2100多亿美元。如何让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自身的战略更好地对接?上合组织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上合组织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是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响应,纷纷将本国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包括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等等,效果日益显现。这里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合作的中白工业园,它被称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战略对接的典范之一。

2013年,白俄罗斯参与创建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开启了“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进程。随后,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视察中白工业园。作为欧亚大陆最重要的两大发展规划的对接项目,工业园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基里尔曾是白俄罗斯经济部投资司的司长。但他放弃了政府职位,来到工业园。因为他相信工业园未来会带动白俄罗斯的经济,而自己是在创造历史。

“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和项目真正落地,需要坚定的政治意愿来夯实。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政治外交关系良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深化合作意愿强烈。

中国人以诚相待,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了和而不同,这也正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的体现。

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后,中白双方的合作驶入快车道。如今中白工业园已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经贸合作区,也是欧洲目前最大的工业园区。作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点,中白工业园未来将在交通、产品、市场等多方面发挥桥头堡作用。

目前工业园已吸引34家企业入驻。随着中白工业园的推进,它将成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典范项目。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也将实现共赢,产生1+1>2的效果。

要谈发展经济,就必须提安全。安全是经济合作的基石,反过来经济合作又能提升安全水平。成立17年来,上合组织国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成员国大型活动联合安保机制,抓获了大批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制止了数百起恐怖事件。

上合组织认为有必要加强网络反恐的合作,并且已于2015年和2017年在我国举行过两次网络反恐演习。检验了在上合框架下,反恐协作机制的有效性。

中国有句古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意思是志趣相同的人,即使距离再远也不会觉得遥远。上合组织就是这样一些国家,本着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共同理念走到了一起。一手是“上海精神”这条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精神纽带,一手是一带一路这条互联互通共谋发展的经济纽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上合组织携手“一带一路”,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更多阅读】

上合青岛峰会刚刚落幕

习近平宣布取得这些成果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在刚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举行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


  青岛峰会各方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共识?未来,各成员国还要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干哪些大事?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你快速梳理。


640.webp (3).jpg


取得了这些成果


  1.充分肯定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以来本组织取得的新发展。

  2.共同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等文件。

  3.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

达成了这些共识


  1.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

  2.安全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4.各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5.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国际交往和合作十分重要。

  6.本次峰会后,吉尔吉斯共和国将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

未来要干这些大事


一、安全合作

  1.落实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公约、反恐怖主义公约、反极端主义公约等合作文件;

  2.深化反恐情报交流和联合行动,加强相关法律基础和能力建设;

  3.有效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贩运、跨国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

  4.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二、经贸合作

  1.巩固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2.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3.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

  4.深化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农业等领域合作;

  5.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人文交流

  1.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


四、国际交往和合作

  1.深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的合作;

  2.扩大同联合国及其它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对话和交流。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整理:一带一路门户网







【更多阅读】


上合青岛峰会 |“青岛”之约

为上合峰会注入四大精彩


上合组织领导人新的“全家福”将首次在世界面前亮相。此次峰会有望成为历届会议签署文件最多的之一。

9日至10日,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将迎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也是继2012年北京峰会后上合组织领导人再次聚首中国。“青岛之约”,无疑将开启人们对组织未来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应对安全和经济新挑战 


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被视作驱动上合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综观当下国际形势,安全和经济领域的新挑战成为摆在上合组织面前的紧要课题。 

在安全层面,中亚一直是欧亚地区安全的薄弱地带之一。尤其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该地区形成了地缘政治真空。得益于长期以来上合在维稳促和、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的卓著成效,中亚国家主权建设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然而,诸多风险依然存在。例如,“伊斯兰国”(IS)呈现散兵游勇之势,恐怖主义溢出效应、极端分子回流问题加剧,给中亚地区安全带来新考验。 

另一方面,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重点也进一步增多,尤其表现在阿富汗安全问题上。印巴的加入,固然使得欧亚大陆腹地形成东西向的中东—中亚—东亚,以及南北向的俄罗斯—中亚—南亚两大交叉合作网络,扩大了区域交流格局,但如果作为枢纽点的阿富汗安全问题没有解决,那将大大折损合作效率。就在最近,根据塔吉克斯坦情报,在阿富汗已经聚集了大约8000名从叙利亚转移的武装分子,其中包括IS成员。这些都为上合安全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经济层面,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上合组织以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开展互利合作,在全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当前,各方对加强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愿望强烈,特别是正研究推进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有利于释放地区国家发展潜力。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过去17年,“上合大家庭”非常和谐,成员国间相互理解程度很高。新成员加入后,其关系的顺畅程度与原有成员有些距离,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在弘扬上合精神方面,各方是一致的,相信能够加强互信水平——在安全合作上,印巴加入对于应对阿富汗问题有促进作用;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巴有望与其他老成员国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上达成广泛共识。”李永全说。

 

助推地区命运共同体建设 


此次上合峰会也是中国今年第二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方作为东道主,给峰会带来哪些精彩? 

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潘光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峰会亮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首先,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的领导人将悉数与会,上合组织领导人新的“全家福”将首次在世界面前亮相。各方领导人在峰会上充分交流,将增进彼此互信和了解,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做出顶层设计,起到引领作用。 

“上合不仅是一个区域合作平台,还是一个扩大双边交往的场所。峰会期间将有四场国事访问。高密度、高级别的会见相当重要,一些双边层面很难沟通化解的问题,拿到上合组织多边机制下进行讨论,往往可以为妥善解决双边问题提供新思路。”李永全说。 

其次,此次峰会有望成为历届会议签署文件最多的之一,包括《青岛宣言》、《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未来3年打击“三股势力”合作纲要等10多份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此次拟签的部分文件,是在之前已商签的纲领性文件基础上,进一步签署的行动计划,非常具体和务实。这是很有意义的——对以往签署的条约予以回顾,并持续跟踪,深耕落实。”潘光表示。 

再次,此次峰会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成员国可以共同盘点早期合作成果,探讨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拓展合作的新契机。 

李永全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处的地区,是“一带一路”成果最显著的区域——商务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签署了贸易合作协定;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通关时间大大缩小,造福各国人民;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工业园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前景看好……老成员国们感受到“一带一路”给地区经济注入的强劲动能。此次峰会将继续深挖“一带一路”合作潜力。至于新成员国,或许存在与老成员国观点不一致的地方,“那可以再等一等,这是一个开放的倡议,通过此次峰会乃至峰会之后进一步加强成员国的接触和了解,凝聚更多共识。” 

潘光认为,峰会选择青岛作为举办地蕴含深意。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大多处在“一带一路”沿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型城市,青岛与欧洲有铁路连接,与其他国家有海上连接,可谓是“带”和“路”的交汇点。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的,上合组织扩员盘活了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地缘联系,市场和政策空间扩大,各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和一体化倡议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接,作为亚欧大陆“稳定锚”和经济增长带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最后,成员国可能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达成较为广泛共识,向一体化方向前进。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突破点,将进一步促进上合框架内经贸合作升级换代。 

两位专家表示,弘扬上合精神是此次峰会的主旋律。“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与“一带一路”的“五通”高度契合。可以说,上合组织的发展,正在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全方位支持,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示范。相信青岛——这个海陆交汇之地能让上合这艘巨轮再出发,开启欧亚大陆和平繁荣的新航程。

内容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整理:一带一路门户网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