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现代速度”的内在动力
——北京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汽车合资企业,成立于2002年10月18日,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设立,中韩双方各占50%的投资比例。北京现代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发展首都经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特殊使命和历史重任。2002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业、当年出车,令行业同仁为之惊叹。此后,从累计产销50万辆、100万辆、200万辆到300万辆,北京现代始终保持国内用时最短的乘用车企业称号。北京现代用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合作和生产经营纪录的实际行动,不仅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更创造了享誉业界的“现代速度”。截止“十一五”末,北京现代年产销已突破7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真正成为了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
北京现代作为一家中韩合资的企业,由于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地域、工作背景等情况都决定了企业内部特别是中韩员工之间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较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如何创造出适合北京现代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党群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以加强企业党建创新为载体和核心,逐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努力打造融合文化、责任文化、和谐文化、人才文化,最终形成了和谐共进的合资企业文化。
打造融合文化
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产生问题,除了是由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外,很多是由于双方沟通不畅或沟通方式不对造成的。因此,实现中韩双方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和谐、高效沟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北京现代经过慎重考虑,把公司副总以上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党委班子。这样,党委会的构成就覆盖了经管会的所有中方人员,这些既是党委会成员又是经管会成员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起到了中韩双方特别是高层人员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执政能力,还保障了中韩双方的和谐、高效沟通,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双方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北京现代党委牢牢把握北京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注重中韩文化的融合,以树立品牌形象、培育企业文化为目标,全面增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切实促进具有北京现代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先后确定了“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一片美好的蓝天”的企业最高价值观;“追求卓越品质,共创幸福生活”的企业宗旨;“三个最好,达到三个满意”的企业理念。特别是在北京现代的艰苦创业中,凝练和积淀了蕴含中韩两国优秀精神特质的,具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为公司中韩员工充分认可和大力践行的“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企业精神。这一企业精神还被誉为“北京汽车精神”,彰显了北京现代在精神层面对北京汽车工业的贡献。
打造责任文化
北京现代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注入其中,积极引导广大员工爱祖国、爱企业,勇敢承担起“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神圣使命。在北京现代,党委书记徐和谊同志带领筹备组员工“500把镰刀搞创业”的故事;劳模宋顺生同志带领第一批赴韩学习装配技术员工“国旗下的誓言”的故事;为了保证第一辆索纳塔轿车顺利下线,北京现代第一支“知识型突击队攻克技术难关”等一大批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在员工中广为流传,不断激励北京现代员工队伍迸发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屡屡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奋力拼搏、忘我奉献,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业界奇迹。
另外,党委在实现企业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以“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互助美德”作为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推动合资企业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2003年,北京现代向北京市政府捐赠13辆索纳塔高级轿车,以奖励在攻克非典病毒科研攻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勇士;2005年开展“红色之旅”扶贫助学公益活动;从2004年至今,连续开展“车教助学”活动,向全国各地120多所院校捐赠359辆整车,835台发动机、上千套汽车部件,价值4300余万的汽车教学设备。同时,北京现代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活动的号召,先后为78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现代都在第一时间捐钱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代10年来捐赠钱物的总价值累计2亿2千万元人民币。
打造和谐文化
北京现代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挥党委职能的辐射作用,通过党工团共建,切实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各方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了员工切身利益,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了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心系员工利益、把握关注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10年来,公司各级党工团组织广泛开展节日期间以及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累计使用送温暖经费760余万元,先后现场慰问和入户慰问困难员工11000人次。每逢除夕,北京现代党委的主要领导向节日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广大员工恭贺新春。鉴于多数员工不是顺义本地人,北京现代党委积极争取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大学生公寓及青年公寓,为新入职的大学生、蓝领员工解决住宿问题。为了解除骨干人才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安居工程”,为员工争取优惠购买商品房的机会,企业已经先后进行三期安居工程,解决了256户骨干员工的住房问题。
同时,在现有文体设施基础上,公司党委积极推进工厂文体中心建设,建成后的工厂文体中心将成为集图书馆、乒乓球、台球、羽毛球、音乐舞蹈排练厅等诸多文体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文体中心,为广大员工提供全方位的文体活动场所。公司党委还积极倡导以员工自主设计为导向的“温馨小家”建设,将休息区的格局和布置全部交由员工设计安排,广大员工发散思维、群策群力,将一个个休息室变成文化氛围浓郁、个性特征明显的“员工之家”,实现了“家”文化的实体化。
打造人才文化
在北京现代坚持“事业兴衰,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用一流人才,办一流企业”的目标,优化工作环境,为员工的工作、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北京现代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思想,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在2008年召开的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中,专门制定了北京现代“十百千”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注重培养四支人才队伍,即:10名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视野、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高层决策人才队伍;100名贯彻公司高层决策、精通各项业务内容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队伍;100名兢兢业业、功底深厚、具备较高基本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人员队伍;1000名多专业、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
以“十百千”人才发展规划为宗旨,北京现代开办了以“自我教育、分享经验、共同成长”为理念的“北京现代大讲堂”;与清华大学校企合作,开办“北京现代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班”;建立优秀人才进修机制,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到清华、北大、北理工攻读MBA;开展“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培训生产一线全部600名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在北京市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启动“学分银行计划”项目,为近150名生产骨干提高学历创造条件等等。
10年来,北京现代党委努力外化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员工队伍,先后举办了三届职工运动会和三届企业文化节,每年的“七一”和厂庆都举办“新的征程一路高歌”、“跟随你的队伍越走越长”、“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等大型群众性文艺演出。特别是在庆祝公司成立五周年庆典仪式上,公司工会前后历时近8个月,筹备、酝酿、创作并录制完成的北京现代司歌《北京现代Drive Your Way》隆重发布,受到了中韩员工的一致好评,随后举办以“承载发展使命、唱响北京现代”为主题的北京现代司歌合唱节,中韩领导、员工踊跃参与,在北京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历史上又写下浓重一笔。在2011年,全新改版的北京现代司歌《北京现代之歌》录制完成,新司歌进一步体现了全新发展形势下北京现代的全新面貌。
10年来,北京现代特有的企业文化理念在广大员工中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党委的积极倡导下,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将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企业文化建设五年纲要和建设方案,更好地弘扬“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企业精神,不断培育北京现代无可战胜的优秀软实力。应该说,北京现代虽然是一个中韩双方按照各占50%的投资比例组建的合资企业,但是,党委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已经成为合资企业中韩双方在长期合作共赢中达成的高度共识。
当前,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正在加紧建设。2012年,在企业成立10周年之际,随着第三工厂的建成投产,北京现代将真正发展成为百万辆级的乘用车企业。展望“十二五”,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2015年,公司将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工厂及15000名员工,具有130到150万辆整车的年生产能力。北京现代将以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现代的企业文化是北京现代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学习型企业、跨国型文化、信息化工程、团队式工作、系统性构建、持续性发展”等所构成的丰富内涵已经成为北京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基本特征。北京现代的企业文化是萦绕在车间、在员工心间和谐氛围的自然流露,是中外双方沟通、交流的信任基础,是合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平台。作为“现代速度”的内在动力,北京现代党委也将继续坚持“以思想创新推动理念创新,以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团结和带领公司广大员工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跨越,迈向新的高峰!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