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集团文化

如何实现“文化相容 民心相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指引,具有丰厚积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在新时期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


通过聚焦优秀案例,反映出中国企业对跨文化管理理论、策略、方法的深层次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与所在地实现文化相容、民心相通的成功实践。


640.webp.jpg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中国企业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短板日益显现。中国建筑作为中央企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者与领先者。中国建筑以企业文化为驱动力,以文化建设和融合为支撑,坚持平等雇佣、尊重当地文化、推行属地化管理、畅通沟通渠道、热心公益事业、坚持绿色发展,获得了外籍员工、东道国居民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尊重,推动了中国建筑与项目所在实现民心相通,促进了“中国建筑”品牌形象在全球获得高度认可、成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中国其他企业推行跨文化管理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负责任形象的塑造做出了贡献。


一、背景简介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道路在欧亚非和南太平洋地区范围内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实验,有利于全球区域之间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有利于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有效落实。


中国建筑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依托全产业链、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设计建造运营服务一体化优势,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全面响应“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号召,积极引领中国企业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二、问题源起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中国企业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短板日益显现。能否适应当地文化、有效推进文化融合成为制约企业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建筑作为中央企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者与领先者,引领中国企业与当地社区实现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共同发展,引领中国企业提升海外运营管理水平,共同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人民。


三、实施过程


跨文化管理重在文化融合,文化融合前提是互相尊重。中国建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以企业文化为驱动力,以文化建设和融合为支撑,坚持平等雇佣、尊重当地文化、推行属地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取得了外籍员工、东道国居民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尊重,推动了公司与项目所在实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成就了中国建筑在海外的跨越发展,促进了“中国建筑”品牌形象在全球获得高度认可、成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中国其他企业推行跨文化管理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负责任形象的塑造做出了贡献。


坚持平等雇佣,保障员工权益


中国建筑严格遵守人权、劳工等相关国际公约,恪守国家和项目所在地有关劳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平等规范雇佣,禁止一切形式的就业歧视。通过外网和专业平台发布招聘公告,公平公正对待不同国籍、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实施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016年,中国建筑在岗员工约25.6万人,其中海外雇员2.05万人,员工流失率为6.6%;女性员工比例20.5%,女性管理者比例20.3%。


640.webp (1).jpg

▲开展年度合规培训


尊重当地文化,加速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前提是文化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在尊重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合作,才能与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中国建筑承认并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保存当地的文化遗产,适当为项目所在地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帮助。


早在2013年,中国建筑启动了敬业度员工调查,首次推出了英文版本的调查表,针对属地化的外籍职员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背景员工对公司、工作环境、上司、业务、本地市场等多方面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各驻外机构也推出了不同的文化融合措施。中建美国公司实行管理平台的英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年度路等各类活动,增进员工相互了解、促进文化相容。中建中东公司逐步实行培训语言和师资本地化、英语化,推动外籍员工参与到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及体育活动当中;将内网已全面改版成英文界面,便于外籍员工全面深入了解公司的各方面情况。


640.webp (2).jpg

▲“导师带徒”共同成长


培育当地人才,推行属地管理


中国建筑一直保持开放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员工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招聘了当地的毕业生,并推动其与法语基础好的外派员工结成伙伴,进行联动培养。全额资助8名项目沿线居住地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赴中国留学,并与其签订培养就业协议,欢迎毕业后加入中建团队发展。在承建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项目过程中,中建刚果(布)公司开展各类培训班共计312期,培训达4.5万人次,提升员工队伍的职业素质。


中国建筑开放重要管理岗,为当地培养管理人才,不断提升属地管理人员的层次,推进公司管理人员的融合,实现属地化管理。中建中东公司发挥中籍和外籍员工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用管理团队中欧美人和新加坡人对接监理,发挥其熟悉和了解对国际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实施规范等优势;用管理团队中的阿拉伯人主要对接政府和业主,发挥其熟识阿拉伯文化和商务技巧等优势;用管理团队中的中方骨干负责施工管理和商务合约等工作,发展中方员工工作高效,责任感强,且善于现场管理和成本控制等优势。


畅通沟通渠道,增强交流互信


中国建筑将领导走访谈心的传统合理运用到跨文化的经营管理中,畅通与外籍员工的沟通渠道,深入基层了解其对公司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的建议和诉求;通过提供语言文化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增进中外员工之间的互信交流,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少因风俗、种族、宗教等差异引起的摩擦和不理解。


▲向当地员工传授施工技艺


造福当地社区,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建筑高度重视公司生产运营对东道国社区的影响,努力创建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通过雇佣当地员工缓解社区就业、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义务修缮社区道路、规范工程移民安置及补偿程序、为社区提供免费培训以及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与东道国社区构筑友好关系,实现与社区居民的和谐共处。中建美国公司在“希望之城”项目所在地阿莱汉,为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派发了超过2,000份精美礼物;同时赞助巴拿马当地一家非营利组织,帮助孩子们在新赛季中实现足球梦想。中建刚果(布)公司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的8年中,坚持保障地区交通通讯、建设饮水和医疗卫生设施并筹建多项便民设施,为当地提供通畅的沟通、免费的洁净水源,全面的医疗服务以及良好的公共环境,践行当地民生幸福责任实践。


▲孩子们拿精美礼物露出幸福笑脸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期间援建学校


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中国建筑致力于探索绿色产业链体系建设,把绿色建造理念延伸到员工、项目和利益相关方,为全球客户传递绿色理念、提供绿色建造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建造”的“绿色内核”。中建中东公司在修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项目的过程中,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作用,使各项绿色节能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大致约5700余万元人民币。


640.webp (3).jpg

▲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项目


四、结果绩效


在30多年的海外业务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不断获得取得外籍员工、东道国居民认同与支持,成功进入美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中东、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跻身当地领先国际承包商行列;还扎根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埃及、刚果(布)、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承揽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项目。


截至到2017年6月,中国建筑在六大洲设置了170多个机构。这些机构员工属地化通常在50%以上,已经实现了属地化经营。仅在美国,中国建筑10多年来就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向美国政府缴纳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税款,培养了数百家美国专业分包商和供应商队伍。


五、工作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将依托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继续推行属地化管理、推行绿色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拓展幸福空间、创造价值;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建成繁荣之路、建成开放之路、建成创新之路、建成文明之路贡献“中建力量”,不断向“海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目标迈进。

内容来自:中国建筑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