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特别报道

深扒!关于高铁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提到高铁,你会想到什么?

是“歪果仁”的硬币试验,还是早晨上海小笼包—中午西安羊肉泡馍—晚上兰州拉面的吃货专列?

是9小时改造火车站的中国速度还是习大大和普京的高铁“浪漫之旅”?

是机场一样高大上的高铁站房还是想让老外带回家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640.webp.jpg

△ 6月8日,习大大与普京乘高铁赴天津

没错,关于高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记忆。

2008年,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10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5万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将近七成,早已牢牢稳居世界第一!

今天,中国高铁正走出国门,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进展顺利,新加坡、俄罗斯的中国高铁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已经着手研发时速1500公里,是现在大型客机两倍速度的超级高铁!地上跑的比天上跑的快,最快将于2021年成为现实。

640.webp (1).jpg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在中国高铁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高速列车、高铁轨道、高铁站房可以看做是“高铁三件套”,每一米轨道、每一节车厢、每一座高铁站房,都留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脚印,也隐藏着不为大众熟知的汗水、泪水。

今天,风哥就带你了解下三件套中最熟悉的陌生人——高铁站房。

高铁站房是乘高铁出行的必经之地。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便捷现代化的高铁车站里,大多数人可能会想高铁站真大、真漂亮!中国这么先进了,盖个大一点的高铁站好像也没什么难度。

其实,“大”只是一座高铁站最基本的素养,对一个现代化的高铁站房来说,光“大”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高铁站的修建要考虑地上地下复杂的立体交通问题,如何与地铁、公交高效连通,还要兼顾大型建筑物整体造型美观性与细节的功能实用性,不能大而无当……此外,中国幅员辽阔,严寒酷暑,黑土、黄土、冻土,甚至喀斯特地形,在如此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建设统一高标准的高铁站房,这又是一个巨大挑战。

640.webp (2).jpg △  高铁站往往也是立体交通枢纽

从另一个维度看,中国高铁走在世界前列,自然也就遇到别人没见过的难题,高铁站房建设也就要面对诸多史无前例的挑战,这也使得一些中国高铁站房跻身世界级工程项目。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世界级的中国高铁也有世界级的高铁站房来配。

640.webp (3).jpg△ 哈尔滨西站

比如在冬季平均气温零下一二十度的哈尔滨,中国高铁站房创下了“最抗冻”纪录。哈尔滨西站是我国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高铁站房和最大客运枢纽,也是世界高寒铁路温差最大的高铁站。

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在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国内首个攻克零下35度严寒条件下,一次性浇筑混凝土3300m3的巨大难关。

640.webp (4).jpg

三亚站夜景

在全国唯一热带滨海城市三亚,中国高铁站房成功变身“最耐热”。三亚站是中国最南端的高铁站,常年酷暑、湿热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条件,给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带来全新挑战。

640.webp (5).jpg△ 贵阳北站

还有“最魁梧”的贵阳北站,它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型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站房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还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将工期缩短了五分之一,提前6个月验收竣工。

从北数到南,从西走到东,中国高铁站房里,要说最大胆的,非厦门北站莫属。

640.webp (6).jpg△ 厦门北站

艺高人胆大,敢为天下先,它一口气拿下三项世界第一:世界上已建成具有最大跨候车室的高铁站房、世界上首次采用双向巨型混合框架结构体系的铁路客运站房、世界上首次应用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组成的屋盖结构。

听不懂没关系,其实是说全世界高铁站没做过的事儿,厦门北站做了,而且做得相当漂亮!

更关键的是,这些高铁站不仅身怀绝技,充满内在美,而且外在也美,个个高颜值。

三亚站的造型酷似振翅起飞的海鸥,贵阳北站融合了贵州独特的民居“重檐”元素;厦门北站整体造型体现了闽南民居“燕尾脊”的意象;昆明南站的外形酷似“孔雀开屏”;合肥南站融合了“四水归堂,五岳朝天”徽派传统与现代理念;宁波站通过巨大水滴与站房顶部水纹传递出“天一生水”的哲学思想……

△ “孔雀开屏”的昆明南站

640.webp (7).jpg

△ 宁波站的“大水滴”造型引人注目

640.webp (8).jpg

 △ 传统徽派与现代结合的合肥南站

高铁站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和门户,体现浓郁地方色彩的高铁站终于让中国城市不再千篇一律。

漂亮来自于实力,中国高铁站房光彩夺人的背后,是用真功夫、苦功夫啃下的一块块硬骨头。

以“最大胆”的厦门北站为例。据说,站房顶部几个桁架(类似于鱼的骨架)又高大又重。最高的高27米,相当于9层楼高;最大的跨度达132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长27米;最重的重达1300吨,今年世界杯平均体重最大的是丹麦队(82.61公斤),这相当于要把684支丹麦队精准安放置至几十米高的位置,误差还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

 

  △ 安装示意

独特水滴造型的宁波站,站房顶部是一个跨度22米的超大悬挑“水滴”,啥叫悬挑?就是从主体结构向外伸出,比如常见的雨棚、外阳台等等。跨度大,悬挑的水滴重达300吨,这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施工难题。

施工方用用NASTRAN(常用于土木、飞机、宇航、气象等领域,可在电脑中模拟现实物体结构力学分析的计算机软件)模拟“风-车-梁”耦合振动,对弧形分段安装,实现了300吨异形钢水滴最大偏差不超过3毫米的完美安装。

 △ 工程示意

看了这么多高铁站。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高铁站都是谁建的呢?

在高铁站房建设大军中,有一支传承于传奇的铁道兵的特殊队伍——中铁建设。前文讲过的高铁站都是他们建设的。与中国高铁一样,中铁建设的前世今生也是个传奇。

19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铁路发达的东北地区,组建了一支武装护路队伍;1953年,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正式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1954年,铁道兵司令部正式成立,铁道兵总兵力最高达40余万人。

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先后修建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以及北京地铁工程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为中国铁路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640.webp (9).jpg△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而中铁建设正是铁道兵原89134部队,它于1979年成立,从此进入了民用工程建设领域。中关村金融中心、海军总医院医疗楼、三亚海棠湾购物中心等等地标性建筑都是中铁建设的代表作。

也许因为身上的铁路基因,2008年,拿下宁德高铁站后,中铁建设再次“回到主场”作战,仿佛在高铁站房建设的路上开了挂,先后在京沪、哈大、沪昆、郑万、京张等重要高铁线路上拿下88个高铁站房。

这88个高铁站房覆盖了全国20个省62个市,充满地域特色和现代理念的88座高铁站像是88颗珍珠,串联起遍布大江南北的中国高铁网络。

开了挂的不光有速度,还有技术实力。10年高铁站房建设中,中铁建设先后获得过十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国家专利,并获得过5次中国土木工程界“奥斯卡”詹天佑奖……

640.webp (10).jpg △ 工作岗位上的中铁建设员工

曾经绰号“黑老铁”的铁道兵部队,如今已经华丽转身为高铁站房专业户。虽然番号消失了,但铁道兵“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仍在,在攻克了一座座高铁站房技术难题的过程中,中铁建设填补了中国在站房建设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也为世界高铁站房建设趟出一条路。

风哥点评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既包括“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BAT这类互联网公司是新经济的代表,帮助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新领域取胜。而中铁建设则代表着组成中国经济根基的庞大的传统产业,它们不仅吸收大量就业,还肩负着带动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电网设备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在打赢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攻坚战,一座高铁站往往是拉动偏远地区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从这个维度看,迎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需要“无中生有”的BAT,也更需要“有中出新”的中铁建设。


来源:科技风评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相互学习交流之用。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感谢您的关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