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承德钢铁】适应新常态,全面扭亏目标圆满实现

来自:承德钢铁     时间:2015-01-04


    

    面对行业新常态和生产经营巨大困难,集团2014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面扭亏,2015年全面盈利,2016年全面提升竞争力”三大目标,并把这“三大目标”作为雷打不动目标刚性推进。经过集团上下奋力拼搏,集团经受住了严峻考验,2014年全面扭亏目标圆满实现,经营状况实现历史性好转,全年主要产品产量均实现新的增长,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00亿元,利税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9%。

  一年来,集团直面挑战,以“365天天天都是攻坚战”的强大决心和力度,带领14万名干部职工勇于打破传统思路和做法,颠覆高盈利期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建立起适应新常态的生产经营新模式。各子分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决策部署,展开了一场逆境求生、奋发图强的扭亏增盈攻坚战,将集团严控费用、产线对标、改革创新等一系列举措落到实处,不仅全面实现了“止血”保链,而且推动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切实转变了生产经营理念。同时,集团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迈出了历史性重要步伐,为2015年全面盈利、2016年全面提升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止血”保链,贷款规模同口径降低270亿元

    2014年,在外部环境没有任何好转、钢铁市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集团领导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改革攻坚,背水一战,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全年无新增贷款,而且贷款规模比上年同口径减少270亿元,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实现根本改善,彻底扭转了历史上大面积依靠银行资金作为补充和支撑的局面,实现了180度大转弯,成为河北钢铁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一年来,集团针对企业经营困局的根本性症结,对症下药,牢牢把握“融资规模不增加、负债水平不上升、财务费用不升高”的总体要求,实施资金刚性管控,全面保障资金链安全。通过严格控制融资规模、切实提升资金效率、强化资金费用目标考核,以严格的倒逼机制,大力营造资金不断趋紧的大环境,子公司顶住资金极度紧张的压力,形成积极主动适应资金长期趋紧的新常态,集中精力用足、用好现有技术、装备、资源潜力,探索并建立了低资金保障下的全新运行模式,高盈利、高增长期屏蔽掉的历史深层问题逐步解决,钢铁主业的先进性凸显出来,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改革创新,直面市场破冰前行

    一年来,以“市场化”为关键词的改革创新在集团全面推进。用市场的手段解决河北钢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管理、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等诸多问题,彻底颠覆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盈利期固化下来的障碍,不断激发集团各项工作内生动力和生存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正在让每一名河北钢铁人更加理性、正确地看待集团现状,以亟不可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寻求改变,跟上大变革时代的步伐,将集团工作推向一个全新高度。

  在机制体制方面,集团率先对销售总公司、采购总公司、国贸公司三大专业公司实施市场化改革,将销售、采购、国贸三大专业公司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专业化运作的市场主体,经营领域由服务集团向内外部市场协同发展,成为集团培育自主营销网络、壮大贸易服务产业的主要平台,为集团进一步搞活经营、理顺产供销关系、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机构改革方面,集团以总部机构改革示范引领,对总部管理职能、组织机构和岗位编制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与国际接轨、精干高效、管控有力的扁平化管理体系,打造去行政化、适应市场的国际化、效率型集团总部和创新型、学习型精英管理团队。优化调整后的总部,作为集团战略决策、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中心,将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控风险”,加强顶层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根据总部功能定位和核心职能调整,集团总部设置15个部门(机构),总部部门(机构)内部设置29个职能岗位、11个处室,定员由年初的127人减少到85人。

  10月16日,集团改革创新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确立2015年为“改革创新年”。通过全面引入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推进集团向着“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目标大踏步前进。

产线对标,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实现突破性进展

    集团站在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深刻分析集团现状基础上,于今年3月创新提出了“产线对标”这一全新概念,全面推进产线对标,加快建立起以产线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式,有效促进了产品结构的显著改善以及产品档次和产线效益的极大提升。今年以来,产线对标激发出产线巨大潜能,全集团品种钢比例提高到40.08%,全年研发新产品169个,新产品产量达到800万吨。生产汽车钢、家电板、管线钢、造船用钢、电工钢等重点品种304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汽车用钢板同比增加72%。合计出口钢材660万吨,同比提高43%。一大批高端产品的稳定、批量供应逐步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

  产线对标颠覆了集团多年来以单个产品成本和单项技术经济指标为出发点落脚点对标模式的局限,更加关注并折射出产线间装备能力、产品档次、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售价以及劳效提升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使集团对标工作进入更深层次,更加系统化,从根本上解决产品档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和相同产线盈利能力低等问题。产线对标迅速成为集团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一条主线,各单位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为核心,全方位对标国际一流先进企业,切实颠覆传统的理念和生产经营模式,一大批优秀技术资源配置到生产一线、销售一线,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化要求,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档次升级不断加速,全局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竞争实力快速提升。

紧扣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于2月11日全面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历时9个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实际,把实现全面扭亏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扎实深入地开展了“正风肃纪、全面扭亏、改革攻坚、转型升级和帮困惠民”五大专项行动。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团上下取得了改革创新的新共识,汇聚了攻坚克难的正能量,积累了科学发展的新经验。集团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为实现全面扭亏目标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坚强保证。

理念提升,干部职工队伍敢打必胜

    2014年是集团有史以来面临形势最为困难、承受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付出最为艰苦的一年。面对适应新常态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集团前所未有的目标任务,在集团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提升理念标准,不断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勇气,展开了一场逆境求生、奋发图强的扭亏增盈攻坚战,经受住了非同寻常的困难、压力考验,在磨砺中实现了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显著增强,锻造出了一支不畏困难、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百折不挠、敢打必胜的职工队伍。

    在严峻考验面前,广大干部职工积极适应集团打破惯性思维做法,颠覆高盈利期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积极适应低资金保障条件下、严酷的市场环境下,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生产经营新常态,以市场化的思维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创新,不断实现理念的提升和各项工作的新突破,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一年来,广大干部职工以“365天天天都是攻坚战”的决心和力度,以自身工作的不断提升牢牢把握企业命运,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强大的执行力。无论困难压力多么巨大,广大干部职工从没有消极等待,从没有强调客观,从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不断强化集团意识、集团意志和集团精神,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眼睛向内,务实奉献,表现出的是与集团高度一致的大局观,是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是无所畏惧、百折不挠、苛求务实的可贵品质。职工队伍的理念标准、工作作风、执行力等全面提升,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携手强企,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集团把与国内外强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作为进一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加深与一流强企技术交流与合作,携手打造技术创新的共赢局面,有力地推动了集团转型升级步伐。

  一年来,集团在产品生产、工艺控制、设备制造、环保技术、管理自动化等多领域,与西门子奥钢联、韩国浦项、瑞士德高、德国西马克、美国哈斯科、法国威立雅、意大利达涅利、捷克ZDAS以及青岛海尔、中国重汽、中冶京诚、中国建材集团、瑞林工程技术公司等国内外强企不断加深交流与合作。其中,集团通过与西门子奥钢联以“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举办战略合作技术峰会,就一同搭建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架构达成了重要共识,决定进一步强化创新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共同迎接愈来愈激烈的市场挑战,携手推进中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与海尔集团联合建立实验室,派出技术人员常驻海尔集团,与海尔集团携手发挥各自技术创新优势,共同研发、应用家电用钢新产品核心技术,共同推进家电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实现成果共享、战略双赢。

  今年以来,集团技术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共研发生产创效新产品169个;国家专利受理419项,其中发明专利111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8项,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得以应用和推广。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集团唐钢公司“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技术及示范”项目和舞钢公司“特厚钢板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海外布局,南非钢铁项目正式启动

    9月10日下午,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中非发展基金三方在北京共同签署《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集团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项目正式启动,开启了打造南非钢铁产业基地的新篇章。该项目是集团坚决落实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钢铁工业“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集团谋划建设南非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

  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长材300万吨,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前投产;二期板材、H型钢或钢轨200万吨生产线,计划2019年投产。

  在钢铁行业盈利困难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以国际化经营理念,立足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实施钢铁产业链海外布局。集团将以PMC资源、南非钢铁项目和国际物流项目为载体,通过技术输出、人才输出、资本运营等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南非经济建设,力争三年内将河北钢铁南非基地打造成为集团海外业务集中发展的典范性业务单元,成为集团新的效益增长极。

渠道为王,控股全球最大钢贸商德高公司

    11月18日上午,河北钢铁集团、德高控股集团股权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集团对瑞士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简称德高公司)增持股权至51%。此次股权合作,是迄今为止我国钢铁企业首次收购国际成熟商业网络,开启了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和全球最大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一体化合作的全新模式,集团“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国际化战略由此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德高公司是德高控股集团的重要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3500多名,年销售钢材及原材料约2200万吨,遍布全世界76个地点,在120多个国家有着贸易活动,为全球4.3万多家客户提供服务。集团唐钢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始与德高进行贸易合作,并于2013年将合作关系上升至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这次,集团将唐钢与德高之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升至集团层面,德高公司成为集团面向全球市场的一个独有窗口和平台。集团也将控股德高作为快速推进全面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有了重要支撑。

  控股德高后,集团将充分利用其在国际钢铁和资源贸易领域的优势、良好的国际市场声誉以及成熟的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尽快形成集团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打造典范,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和生产经营形势严峻挑战,集团作为全球第二、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以担当国家角色、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创新提升理念标准,切实破解发展难题,加速企业转型步伐,努力打造行业典范,在企业管理、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国际化经营等各方面大胆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今年7月,《财富》中文网公布2014年世界500强名单,集团以2013年408.3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271位,连续6次跻身世界500强。

    在10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钢铁协会第48届年会上,集团正式加入国际钢铁协会成为常规会员。于勇董事长当选为国际钢铁协会理事会成员。此外,于勇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4年理事(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中钢协副会长;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分会会长。

    一年来,集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冶金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河北钢铁集团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将很多同行远远抛在身后。上级领导到集团调研认为,河北钢铁集团巨大成绩的取得,靠的是集团新一任领导班子的胆略、智慧和办法,集团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理念更新带来面貌变化的结果。这种理念,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巨大进步的关键,也是河北钢铁集团再发展、再进步的不竭动力。集团各子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在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上做文章,走出一条城市型钢铁企业绿色转型之路,在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