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人物访谈

如何打造爆品?


640.webp.jpg

李剑,北京信良记食品科技CEO。本文为2018年4月18日的演讲实录。


2018年元旦以来第135篇商界大咖文

1663字 | 3分钟阅读


什么是爆品?爆品的核心是什么?

爆品,其实都会接触到,爆品因为是2C所以餐饮更需要。尤其在眼球经济、流量稀缺的时候,像小米、苹果、特斯拉这样运用工业化爆品逻辑,去研究出来食品类的产品,也是非常稀缺的。

640.webp (1).jpg

对于爆品的核心理解,它既能吸睛也是能够吸钱。所以做连锁这些年,简单化、差异化和标准化这三个核心问题,无论是餐饮业、食品业还是其他消费品企业都是很重要。又简单、又标准、又差异三个融合在一起的可能就是爆品。所以爆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打磨起来很难。尤其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打磨2C的爆品。


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我们去做爆品的时候基于一些基本逻辑。在过往大量在家庭里面消费食材买了羊、牛肉回家烹调。无论是外卖、餐厅,还是食堂,食材既然会被消费,那么食材的场景或基于那个场景的应用就会面临新的痛点和需求。因此厨师长和家庭主妇对食材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家庭主妇不会测算自己的劳动成本,但餐厅一定会算综合成本。现在租金成本这么高,可能配一个养鱼池还要算租金成本。所以这些痛点,可能需要比较好的创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二三产联动起来,做一些更深层次的融合,能够满足B端客户真正的刚需。

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又让产品变得物美价廉

一日三餐在当前不外乎三个场景:新零售,零售加餐饮。八项规定以后,外卖、单品、爆品大量转型,中餐厅效率不高,竞争力越来越弱。所以对一日三餐都会有共性的需求,希望能够对食材的锁鲜加锁味和简单工艺,给餐厅企业爆品的方案。在定位方式里,最前的是顾客。无论在哪个环境下消费食品,总结起来就是物美价廉和简单易得。

我们不断地推动外卖、渠道、便利店,达到所有生态的构成部分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割裂开,很多一产、二产、三产渠道都在为各自的效率做贡献。有时候专注客户端你会发现也许做的没有那么强大,甚至可能是一些反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有一张财务报表,来去看食材在农场、工厂、市场和流通环节。希望能够把效率最终节省下来,赋予消费者。

在餐厅部分,希望让消费者端上桌的每一份产品的性价比最高,物美价廉。通过渠道不断的扁平,能够简单易得的传递到消费者手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分钱。无论在农民的仓库、工厂的仓库还是流通环节的仓库。想让终端客户消费掉,就得动C端的一些需求。

信良记的爆款小龙虾

信良记是第一个把小龙虾进行了工业化的。但要长期下来有竞争力,就得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贸易商。所以从开始启动这个业务之后,我们把自己变成以品牌为能力的一个整合者。我们更多的是进行一些并购。并购完获得了多年行业里面的能力,我们给了它技术、市场、和理念。现在信良记是全中国乃至全球做小龙虾深加工最大的企业,在小龙虾单一产品上有十几个亿的营收。继续往上游走,我们没有去养虾而是通过标准化的输出,让认证的饲料和药物到达田家形成闭环。在重的环节里面核心竞争力不断地提升是信良记的一个业务特点。

为什么信良记可以做这个?是因为信良记最大的核心点在于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这个研发能力,我们管它叫中餐标准化。这个世界上不缺非常优秀的食品科学家和烹饪美食大师。但是很缺结合在一起能够做出中餐标准化产品的人员,他们需要很多的技术和方法论。我们有接近二十年餐饮的能力建设,所以积累下来,信良记有最好的对标准化产品理解和最深刻的实验室。

大部分针对餐厅销售的产品最大问题就是不接地气、不好吃。当然更重要的问题,对工厂很难标准。一跑流水线,基本上就会损失70%、80%的口感。餐厅即使想要顾客也不要,最后又变成卖原料并重新陷入到红海。

到底标准化产品好不好吃

他们告诉我标准化产品不好吃。但味道是可以被量化的,好吃不好吃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持续稳定口味的结果。挂上星巴克的牌子和拿掉可能不一样。所以对于好吃的理解就是在味道,保持科学数据的指标上,持续稳定对客人进行口味培养,久了就会觉得好吃。

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出来很好的大连锁,核心问题是后台的挑战前台,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主要的挑战是后台。所以很多误区其实是阻挡了中餐的连锁,快餐现在慢慢在形成,永和豆浆这一类的企业他们后台都是工业化产品。

来源:北大纵横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相互学习交流之用。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感谢您的关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