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微细关怀” 营造和谐氛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以下简称“总环部”)是航天五院航天器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任务的技术实体,是世界上几个大型航天器AIT中心之一, 201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确立了“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战略的使命,昭示出“以国家三大专项工程为代表的民用和军用航天发射任务”将进入常态化。而持续的高负荷工作必将给员工带来压力,加上生活、住房,员工渴求发展的个人职业发展等多压并存,很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心理状态,甚至引发员工压力反应、情绪抑郁、职业倦怠等职业心理问题。为寻求良好的人文关怀机制,采取更适应当前航天企业实际的人文关怀措施,满足员工多层次、个性化、时效化的需求,缓解航天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提高员工的乐业度和忠诚度,营造和谐团队氛围,总环部以“微关怀”为切入,丰富和深化了航天企业人文关怀的内涵。
航天企业实施“微关怀”的现实针对性
辞海中,“微”意为小、细,“微”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微关怀”是人文关怀具体化、细致化的体现,是人文关怀的一个组成部分。“微关怀”是一种群体个性化、响应快速化、措施多样化的人文关怀措施,是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的深化落实。“微关怀”立足于员工需求,突出“微”的意义,“微”代表的是随时随地,短频快的表达意思,“微关怀”旨在通过主动了解员工合理需求,采取高效、机动的有效措施给予员工关怀,让员工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使得人文关怀更加合理化、系统化、有效化。
“微关怀”的特点表明:“微关怀”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具有群体个性化;“微关怀”注重时效性,对员工的需求响应快速化;“微关怀”需要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决定了关怀措施要灵活多样,具有措施多样化。“微关怀”三个特点不是完全独立、相互割裂的,一个“微关怀”举措可能其中一个特点比较突出,或者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在实施“微关怀”中,需要依据员工需求有所侧重。
以载人飞船、嫦娥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为代表的航天型号任务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国防战略意义,因此,确保型号任务成功是航天企业的首要任务。繁重的航天企业任务与有限的队伍规模形成矛盾,为了保证任务节点,航天企业不得不采用加班加点,疲劳作业方式应对,造成员工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根据图1压力与差错事故模型,如果一个人长期紧张、疲劳容易造成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最后造成失误、差错甚至事故。
虽然说航天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人文关怀机制,有的已经将人文关怀常态化、制度化,有效地缓解职工压力。但是,新形势下常态化的高负荷工作造成员工工作、生活、心理压力骤增,他们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更加强烈,更加具体。根据压力与差错事故模型,减少差错事故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前干预,越早干预出现差错的概率就越小。“微关怀”突出关怀的短、频、快,提倡就地实施措施满足员工需求,减少压力的负面影响,从根源上缓解员工出现紧张情绪和疲劳状态,将失误风险降到最低。
调研了解微细需求
总环部职工总体上呈现年轻化、学历高的特点。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通过研究后证实的,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欲望较之常人更为强烈。航天企业职工由于呈现年轻化和学历高的特点,他们有更深层次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房价、物价疯涨的社会形势,航天企业员工面临单位、社会、家庭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的员工开始抱怨、有的开始懈怠,甚至有些年轻员工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离职。为此,总环部悉心调查需求,查找压力源。2013年,调研共发放问卷785份,收回有效问卷709份,无效问卷76份,问卷有效率为90%。
调研针对员工存在的压力进行压力源调查分析,将压力源分为了13项。比较集中的压力来源是薪酬待遇低(赞同率达58%),其次是工作生活不能平衡(赞同率达48%),个人发展不明确(赞同率达46%),健康(赞同率达38%),家庭(赞同率达37%),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赞同率达32%),以及相对较小的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
有效的人文关怀必须立足于员工需求,员工“微关怀”实施立足于员工多重多变的需求,通过畅通员工诉求通道广泛征集员工需求,确保需求的时效化、个性化。总环部为了畅通部领导与员工交流平台,开展了覆盖全部员工的心声调研,同时以月为周期设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同时设立领导信箱方便日常诉求反映;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各单位需求,征求员工意见,定期召开党工团例会,各处室、班组通过建立例会、班前会制度,及时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了解员工困难,丰富和拓展了干群之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和渠道,“微关怀”工作重心下移,变“浮上来”为“沉下去”。确保员工诉求有处反映,员工困难有人负责。
实施“微关怀”界定。针对员工需求,首先判断是否满足“微关怀”的特点,需求是否具有个性化、时效化特点。符合“微关怀”特点的需求即响应“微关怀”工作机制,否则根据需求情况报送部党委层面统筹策划。实际执行过程中,“微关怀”的界定并不是一刀切,非常明确界定是或者不是“微关怀”,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建立有效措施库。总环部在“微关怀”实施过程中,分层次建立了有效措施库。班组层面,班组是员工情况的第一手掌握者,是实施“微关怀”的首要层面,总环部各班组针对员工加班建立了后勤保障、加班倒休、临时岗位互补等措施;研究室层面,针对发射场试验队及大型试验,建立后方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关心、慰问参试人员及家属,定期组织员工集体生日,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生活情况,慰问困难职工等;部层面,针对单身青年较多举行单身联谊,关注青年员工子女教育,开展亲子教育、亲子讲坛、子女夏令营等,针对女职工健康举办系列健康讲座,坚持开展舞蹈课、瑜伽课等,目前,措施库已有固化措施50余项。
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总环部建立了“微关怀”工作机制。与传统人文关怀需要经历“获取并分析需求-综合策划-资源保障-措施实施-效果评价与改进”流程不同,“微关怀”强调第一时间获取需求,缩短关怀措施响应流程,突出短、频、快。每当获取一个员工群体的需求后,先判断是否属于“微关怀”范畴,如果不属于“微关怀”,建议采取其他解决途径,否则,即刻到措施库中查找是否已有对应有效措施,如果有,就直接采取对应措施给予员工关怀,若有效措施库中没有对应措施,就采取新措施,并根据效果对措施进行评价,达标的可将“微关怀”措施固化,形成成果,并将措施纳入到有效措施库中,否则采取新的措施,直到员工满意为止。
根据压力源调查分析结果,总环部借助“微关怀”工作机制对员工最主要的几项压力源采取了一系列“微关怀”措施。通过“微关怀”工作流程的实施,总环部的人文关怀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系列的“微关怀”措施极大缓解了员工压力,提升了员工的航天归属感。通过走访、座谈、意见征集、满意度测评,员工对总环部的发展更加关注,主人翁意识提升,乐业度明显增强。诸如:对工作生活不能平衡(五种表现,五方面需求)、个人发展不明确 、家庭(五种表现,五方面需求)、个人健康(五种表现,五方面需求)个人能力(五种表现,五方面需求)等压力源,需求特点、完成指标、具体措施等分别作出了预案并实施了评价效果。特别是在载人交会对接、嫦娥落月、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任务的圆满成功,航天的社会美誉度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航天企业把握时机,加强航天文化传统教育,建立机制使“微关怀”长效化,从满足员工尊重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需求方面开展“微关怀”行动,让航天文化深入员工内心,帮助员工在社会交往中赢得尊重,满足员工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用特色文化活动和产品引领员工,把“微关怀”作为航天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作为航天事业回报员工的具体体现,也培养员工为航天事业敬业奉献的的航天荣誉感。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