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EAP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倡导EAP心理咨询体现了国家意志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11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企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干部职工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达利益诉求。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又提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通过文化的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据此,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数,成了企业和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这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引领和指导,说明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心理咨询的重视。
关注心理咨询中的伦理彰显了政府和行业行为的自律
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满足自我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之间的平衡机制,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活动行为的总和,它为人们生活、创造及交往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秩序。伦理能反映和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1985年卫生部便牵头起草,历时26年十余次修改,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精神卫生法》中第十三条强调:“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组织开展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创造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应当关注员工的精神健康情况,及时与员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创造相互交流的环境,并在员工职业发展的特定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健康教育”。这也使得从事精神卫生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国外。2007年1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守则制定工作组借鉴和参考了大量国外守则相关规定,出台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后简称伦理守则),是目前大陆地区唯一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约束守则。《伦理守则》在总则中开宗明义地强调心理咨询师要秉承“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的准则。所谓“善行”,即心理师工作目的是使寻求专业服务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师应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责任:即心理师在工作中应保持其专业服务的最高水准,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诚信:即心理师在临床实践活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应努力保持其行为的诚实性和真实性。公正,即心理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工作及其他人员。尊重:即心理师应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保密性和自我决定的权利。这些法规政策昭示了政府和行业在心理咨询中所要遵循伦理原则的自律与自觉意识。
注重EAP心理咨询中的伦理凸显了企业驱动力
EAP是创新文化落地载体、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员工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会造成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职场幸福感,还可能诱发当事人的极端行为,同时也可能威胁到周围人群(包括家人、同学等),乃至影响企业战略和价值体系的落地,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和长远发展。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解决员工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员工心理诉求,在帮助员工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扣、情绪上解闷,保障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2012年12月,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EAP项目交流研讨班,总结交流了中央企业员工帮助计划的开展情况和主要经验:职工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员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提高员工改革的承受力,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同时指出了从业人员受聘于企业或者EAP公司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心理服务时,要遵循自愿、保密、公正合理、公平回报等原则,对可能面临的特殊伦理困境和企业心理服务中的伦理问题,要认真探讨并采取积极的实策,这也是央企第一次将 EAP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为此,EAP的专业学习再掀热潮。
咨询师在企业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伦理困境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自2012年以来着力为企业搭建EAP项目框架,在一些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企业环境下,恪守EAP心理咨询中的道德是企业伦理的应有之意。企业伦理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产物,它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伦理发展的几个阶段都绕不开让员工快乐工作的话题。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
素质全能要求高。《伦理守则》要求:心理师要系统学习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中国心理学会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心理师包括临床心理师和咨询心理师;心理咨询要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师运用咨询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促进其个体的良好适应和协调发展;心理治疗要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师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或问题,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心理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都要为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健康、心理成长和幸福,即福祉做出最大努力。而在现实中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心理工作者往往是集心理、咨询、治疗三师为一体,或不能满足企业处理与员工关系的需求。学者钱铭怡在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中文版作序时曾提到:当前中国的现状与美国未建立专业伦理规范之前的情况相似。她通过己有的伦理相关的调査和访谈研宄发现,“许多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违反伦理规范的情况尚处于无知无识状态,或者遇到伦理难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也求助无门”。
保密要求践行难。不论是从法律、伦理还是道德方面来看都要求咨询师为来访者保密,但如果求助者有明显的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倾向时,咨询师必须决定是否要通知有关人员,特别是要让求助者企图伤害的那些人避开,以免发生不幸。有时,企业心理师要在高度情绪化和高度暴力危险的情况下决定求助者的危险程度,以通知和上报有关人员,从而保证求助者和他人的安全。对于可能发生紧急危机事件的当事人将其情况告知他人以建立保障当事人安全的支持网络也是咨询行业惯常的做法。对于可能有风险的咨询者,咨询师是否打破保密界限?保密的程度应当如何?当管理人员打听危机当事人的消息时,如何保密?保密与合作关系如何兼顾?面对隐私问题,如何保密?咨询师应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但同时咨询师有责任和义务让企业方和家属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以便保证当时人的安全。特别是在转介环节,咨询师需要在“为隐私保密”、“保证当事人安全”和“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之间进行权衡,常常出现多难选择。
角色责任遇困惑。在众多理论的影响下,心理咨询的方法多达四百多种。但最常用的方法有:支持疗法、心理分析法,即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团体咨询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工作并非独立于社会文化环境而存在的,在具体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心理咨询师与各个角色的互动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时下,部分企业已经有较完备的EAP心理咨询督导和管理机制,但更多的企业尚处于刚起步的状态,有时咨询师会考虑在咨询过程中自己够承担多大的责任?哪些人能够为某件事情负责?事件应该被哪些人知道?在咨询判断上往往有说“重”了怕求助者有压力,说“轻”了又怕引不起重视,延误恢复时间可能要承受来之各方面的责难。也有咨询师表示自己在某些情况下有意高估当事人的风险,以避免自己可能要承担“失职”的风险。所以,在咨询中企业内部的心理咨询师往往受到工作场所、内部文化和各种关系的影响。诸如:朋友关系、同事或同行、境遇性关系、宗教联系等影响,需要咨询师在应对伦理困境时表现出具有重视集体利益、避免冲突、注重关系、重视上下级权力关系和遵守角色界限等特点。
企业心理咨询中伦理困境的积极应对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移动、南方电网采用本土化模式,强化EAP队伍建设,通过与专业团体联姻对员工实施专业化咨询,增强了组织正能量。这些成功实施EAP项目,并积极应对心理咨询中伦理困境,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加大心理咨询人员专业培养力度。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EAP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职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事实上,员工在咨询师接受相关理论并依从实施的过程中,除了接受专业咨询外,还会受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自身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要求咨询师不仅有高超、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相关咨询企业的文化。即,咨询者不仅对来访者或其他需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提供专业服务,更要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个体良好的适应和应对。
重视当事人的福祉。将寻求心理援助的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伦理和《伦理守则》所要遵守的基本伦理原则。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心理问题较多为发展性危机。作为企业内或受聘于企业的专业心理助人者应具有强烈的“助人”意愿。因此,受访咨询师做出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是员工安全,或是青年员工的未来发展。咨询师们要适时地给出当事人能够处在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中,或能够在较好的生活环境下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状态的建议,要努力联系各类资源解决当事人的现实问题。如:转介到专业医生救治、启动安全监护和人文关怀、或建议适当休养等。
兼顾企业利益。企业文化中的集体取向、关系取向、他人取向、权威取向决定了企业心理咨询师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具有了企业员工的身份。当企业发生因员工心理问题而导致危机事件时,可能对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咨询师的决策和报告可能直接影响企业其它工作的展开。由于咨询师受雇于企业,考虑企业利益也是企业和行政伦理的内在要求。所以,帮助员工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接受及时治疗,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帮助相关员工理顺情绪,化解的心里矛盾,防止由个别员工的心理、情绪问题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当成为积极应对企业心理咨询中伦理困境的一大特点。
尽管有些困惑,但EAP心理咨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实际咨询中我们要趋利避害,确保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