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观点

稻盛和夫:12个字,带给我一生的好运与财富

1

完美主义


疏忽了最后 1% 的努力,可能会前功尽弃,为了让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必须始终追求完美。


我从年轻时开始,就将“贯彻完美主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贯彻完美主义”这一条,既是我自身的性格使然,也是我从事研究开发这一创造性工作所得出的经验。


当挑战从来没有人涉足过的研发课题时,由于没有实验数据等可以参考的资料,所以必须从零开始,必须用自己的手去摸,用自己的脚去踩,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靠自己论证,由自己证实推进。就是说,必须把自己作为指南针,确定前进的方向。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品格、对自己的技术、对自己本身,必须抱有确信,必须确凿无疑。如果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完美,以半吊子的心态投入工作,那么,对于结果也不会有自信。这样的话,绝对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以陶瓷为例,比如说,有时候要混合好几种原料,只要放错了一种原料,或者搞错了分量,或者是混合方法不对,都无法做出自己理想中的陶瓷产品。


实际上,在我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就曾有这样的情况:在实验室混合原料粉末的时候,需要使用玛瑙制成的研钵和研棒。“要合成这样的陶瓷材料”,于是将计算好分量的原料放进研钵进行混合。混合的时间越长,原料混合得就越均匀。但是,花多少时间才算混合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制造陶瓷材料,需要混合氧化镁、氧化钙等原料粉末。为了便于理解,大家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小麦粉。比如说,要将不同颜色的小麦粉进行混合。最初看上去是一块块不均匀的颜色,拼命搅拌混合后,颜色变得一致。


如果是液体的话,这样就可以说是混合均匀了。但因为是固体,就不知道到底混合到什么样的状态才能说是均匀。


即使把颗粒磨细到直径千分之一毫米的大小,从微观角度来说,也不能说完全混合了。所以,如果想充分混合,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混合到什么程度才算混合好。


不管是使用研钵混合,还是用“罐式球磨机”这种一边转动一边粉碎混合的机器来混合原料,都很难判断到哪个时间点才算完全混合好了。混合的步骤,就已经很困难了。但是,如果不将所有流程都完美实施,就无法做出理想的产品。要制造出完美的产品,究竟应该怎么做?”


所以,我用研钵混合粉末时,经常会思考:“仅仅一个假设某个步骤由于稍有疏忽而失败,那么,到此为止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加工费、电费和一切其他投入都付诸东流。这不仅会给公司带来损失,还可能导致交货延迟,给客户带来麻烦。


所以京瓷迄今为止都贯彻完美主义的方针。

2

不懈挑战


要想成就新事业就必须持有斗争心,“无论如何要干到底为止 !”只有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都能顽强努力,坚决克服困难的人,才能从事挑战性的事业。


“挑战”这个词,听起来振奋人心,很有气概。但要成就新事业,就必须持有“无论如何都要干到底”的斗争心。如果不是这样,只是把“挑战”这个词挂在嘴边,光打雷不下雨,那就不过是空话而已。


我认为,只有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都能顽强努力、坚决克服困难的人,才能从事挑战性的事业。


当各种形式的困难和压力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往往会畏缩不前,或者改变当初的信念,妥协退让。而战胜这样的困难和压力的能量,来源于当事人持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心。绝对不能输,一定要成功。必须燃起这种激烈的斗志。


在京瓷内部我经常说: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这句话来源于我年轻时的经验。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可能性,持续不断探索解决之道。


迄今为止,不管遭遇怎样的困局,我都会想:“以前的方法或许不行,但一定可以找到其他方法,杀出一条血路。进而拼命思考打开困局的方法。


不管面对怎样严峻的、困难的状况,都要绞尽脑汁,思考一切条件,探索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

3

全力以赴


每一天的钻研创新,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但日积月累就能跨出一大步,实现重大的革新。


从企业还不到百人规模时开始,我就不断讲述:“京瓷要放眼全球,向着全世界的京瓷前进。”企业虽小,却放眼全球,这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自己设定了远大目标,就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全神贯注,成就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伟大事业。


但实际上,我不是只瞄准了这个高目标,而是全力以赴、努力过好每一天。


全力以赴过好今天这一天,就自然能看清明天;


全力以赴过好明天,就能看清一周;


全力以赴过好一周,就能看清一个月;


全力以赴过好一个月,就能看清一年;


全力以赴过好今年一年,就能看清明年。


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活好当下这一刻。这才是关键所在。


我就是这样想的。


首先是拼命努力,不折不扣完成每一天的目标。


制定了远大的目标,但如果自己的脚步过于缓慢,迟迟没有进展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放弃原先的目标。然而我只在意眼前的每一天。努力工作,一天很快就会过去。但是,每天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努力,曾经遥不可及的世界第一的目标也能够达成。


“钻研创新”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难,但其实就是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对工作加以改良改善而已。即便是同样的研究、同样的工作,今天用这个方法试试,明天思考效率更高的其他方法。


我就是这样,时时用心,不断钻研。正是这种钻研创新,会带来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惊人进步。


来源:北大纵横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相互学习交流之用。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


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感谢您的关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