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创新社会管理纪实
近年来,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管理主体和管理方式,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到今年10月初,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已初步建立完善了矿区社会管理组织体系,搭建了为民服务平台,导入了政府多项服务职能,广大石油石化员工家属得到了实惠。
创新体制 夯实基础
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创新管理体制,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矿区社会管理组织体系。
按照企地共建共管原则,在现有人员和机构的基础上,矿区服务单位与当地政府采取合署办公、联合办公等多种形式,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社区党委受企业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党委书记一般由矿区服务单位负责人兼任。据统计,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已成立社区党委(含党总支)280个。
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采取地方政府直接设立或与地方政府联合设立等方式在矿区成立居委会,企业已经成立的居委会报地方政府备案确认。这样,居委会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居民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矿区居民的困难和问题向政府反映,同时积极承接政府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和服务,对矿区居民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矿区社会管理职能落实到位。据统计,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已成立居委会450个。
居委会把社区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等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矿区社会管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长庆油田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协调,采取“合署办公、一岗双责”形式在矿区设立社区党委和居委会,赋予了矿区服务单位直接管理矿区公共事务的职能。按照企业组建、地方审批、条块结合、双重领导的原则,长庆油田建立了7个社区党委、26个小区党总支、171个楼栋党支部和6所社区党校,初步建立起了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组织建设联抓、社区党校联办、思想教育联做、治安稳定联防、文化活动联谊、文明环境联创的“六联”机制。其中,红专南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华北油田与地方政府沟通,分别就老旧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业务纳入地方政府管理、新建社区油地共建等达成共识,较好地解决了油田居委会地位不合法、无法全面行使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等问题,同时还为新社区引入政府公共服务创造了条件。
创新主体 共建共管
矿区服务和管理逐步向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企业唱独角戏逐步演变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演绎大合唱。
这是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的新变化。过去,石油石化矿区基本上实行封闭式管理,完全由企业向矿区居民提供管理和服务。
矿区服务单位在生活区建立社区公益服务大厅,把户籍管理、婚姻登记、法律援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卫生防疫、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综治司法、城市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引入社区。地方政府公务员以及由政府发放薪水的协管员进驻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矿区引入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票务中介、家政服务、绿色蔬菜、餐饮等服务,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同时,矿区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立物业服务大厅,开通服务热线,就近向居民提供缴费、报修、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一些单位还积极引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联合举办幼儿教育;探索引进社会养老资源,为矿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吐哈油田通过提供办公场所,支持地方政府在矿区设立石油新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向矿区居民提供全程代办、社区教育、扶贫帮困、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服务。同时,吐哈油田引入大型连锁超市进驻矿区,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安置了110多名员工子女就业。
宝鸡钢管有限公司采取房产租赁方式,将地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专业幼教机构以及政府补贴的绿色蔬菜销售点引入矿区,方便了居民生活。
创新方式 提升水平
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员工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矿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管理方法上,矿区服务单位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居民提供亲情化、管家式、菜单式、“一老一少”等特色服务。
在管理环节上,矿区服务单位由重事后处置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坚持关口前移,开展走动式管理,深入居民家中探访民情,做到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
在管理手段上,矿区服务单位由重行政向注重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管理手段更加多样化,管理效力和服务效率大大增强。矿区服务单位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疏导,利用经济调节、道德约束、舆论引导和文化影响等多种手段,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
吉林油田和松原市公安局共同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把油田保安队伍中素质较高的保安转为辅警,组建辅警支队,提高了社区安保能力,使矿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吉林油田还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设立人民调解室,聘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同时,矿区成立普法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吉林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与吉林市城市执法局建立联动机制,配合执法局每年对矿区私搭乱建等进行专项整治,改善了矿区环境。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