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集团文化

中远集团——谱航运华章

来自:国资委     时间:2012-10-1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以国际航运、码头物流、船舶修造为主业的大型跨国集团。中远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快速成长壮大,掀开了中国远洋运输事业新的历史篇章,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巍然屹立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


  中远集团的跨越发展是从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起步,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拥有和控制各种类型的现代化船舶近800艘,57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稳居《财富》世界500强。


  抢占世界海洋工程制高点 建世界一流深海钻井平台


  根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中远集团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转变”发展战略和“四个转变”发展策略,明确了巩固航运主业、调整船舶修造业、发展物流产业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定位。集团先后成立了集装箱、干散货、油轮和杂货特种船四家专业化船队,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攻克道道超大件运输难关,连续六次蝉联“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榜首;中远船舶修造业不仅建造出世界最先进的13000TEU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轮,还抢占世界海洋工程制高点,建造出多型体深海钻井平台,其中,世界最先进的首座SEVAN650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拓展全球市场 海外资产和收入已超过总量半数


  1978年4月,中远“柳林海”轮作为第一艘航行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拉开了中美贸易的序幕,也谱写出中远“走出去”的新篇章。进入新世纪后,中远集团开始全球化布局,通过开展海外区域改革,扩大海外经营网络,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格局和全球配置各类资源的经营模式。中远集团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美洲、欧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西亚、非洲等九大区域公司为辐射点的全球架构,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千余家企业和分支机构,员工总数约13万人,其中驻外人员400多人,外籍员工4000多人,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资产和收入已超过总量的半数以上,正在形成完整的航运、物流、码头、船舶修造的全球业务链。


  开展“三个三百”工程,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


  中远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初创期,把船员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建立了5个船员培训院校和多个人才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培养航运人才。进入改革转型期,针对多元化发展实际,中远从国内各大名牌院校大量招收金融、法律、财务、国际贸易等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优化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中远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进入全球化发展时期,大力实施核心人才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选拔、高密度培训、高质量培养”的原则,深入开展“三个三百”人才工程,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并把海外企业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全系统范围内选拔各职各类干部到海外任职、挂职和短期培训,定时培养、定期交流、定向使用,为中远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加强思想建设 提高社会责任感


  针对远洋运输行业高度流动分散,远离祖国、独立作战、条件艰苦等特点,中远集团始终坚持把“支部建在船上”,船舶配备专职政委担任党支部书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远逐步加大海外党建、网点党建和农民工党建力度,做到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中远,哪里就有党的领导,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同时,中远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到“求是创新、图强报国”,再到“全球发展、和谐共赢”,爱国主义在中远改革发展不同历史阶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形成了以创新文化、精益文化、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廉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推动中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软实力支撑。


  中远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先后对口援助云南福贡县、西藏洛隆县、河北盐山县、海兴县和湖南安化县、沅陵县等,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支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中远集团募集资金一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发起的非公募、非赢利性慈善基金会,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累计捐款3亿多元,援建项目100多个,荣获“中国最具责任感企业”和“中华慈善奖”等称号。中远秉承“和谐发展、造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率先签署了《关注气候变化宣言》、《世界人权宣言》,连续6年向全世界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成为全球契约领导力(LEAD)项目督导委员会成员。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