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在整合产业资源中壮大
过去的10年,是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11年底,中国医药集团资产总额比成立之初增长逾29倍,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为壮大国有经济和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医药集团成立于1998年11月,10多年来,经过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已从一个传统国有企业快速成长为理念先进、治理规范、在行业起引领作用的新型国企。
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跨越发展
2002年,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
2003年1月,中国医药集团与民营企业——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9月,国药控股在香港H股整体上市成功,市值位列全球医药分销企业第3位,成为2000年以来全球医药行业最大规模的IPO,同时创造了香港H股历史上市盈率最高的IPO,并成为中资医药板块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医药分销、配送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成为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第一品牌,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日益显现。
2009年至2010年,在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战略指导下,中国医药集团完成了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4家央企的重组。新中国医药集团成为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
10年来,中国医药集团走出了一条联合重组、资本运营、资源整合和集成创新的成长道路。从2002年集团第一家上市公司“国药股份”诞生后,中国医药集团就走上了国有资产资本化和企业股权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使国有资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发展。
同时,中国医药集团为适应国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一目标要求,建成了配合国家基本药物配送的全国医药分销主干网络,提供全面的医药供应链服务,使药品服务和配送体系延伸到广大县、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该网络覆盖了全国174个地级以上城市,11万家医药分销商、零售药店等终端客户,三级医院占比达92%。该网络的建成进一步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真正让利于民,惠及于民,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保障药品供应的高效、安全和及时,以及药品安全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国医药集团承担着国家救灾、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等国家医药物资储备与应急供应任务,遍布全国的药品分销配送主干网络,确保了国家发生重大灾情疫情时药品和医药物资及时有效配送。
整合行业资源 带动产业发展
面对我国医药产业“散、乱、小、弱”的状况,加快行业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中国医药集团在资源整合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整合与融合。兼收并蓄中央企业、外资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先进文化元素,并以“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统领新中国医药集团的价值观,全面倡导“学习、和谐、责任”的中央企业责任文化。
在加快产业重组的同时,中国医药集团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了产学研结合、贸科工一体的国家级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科技管理创新体制,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医药科技平台与创新体系。
中国医药集团的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联合社会资源成立了集团“产学研”联盟,承担了“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国家课题。新型疫苗国家工程中心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EV71型(手足口病肠病毒71型)灭活疫苗,实现了我国疫苗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获得全球首张临床研究批件。目前,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有望在我国率先投入应用。
同时,国药集团还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2010年9月,与香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医药基本科研与应用开发领域互相配合,发展更有效的预防疾病及治疗的医疗药品;2011年12月,与厦门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创新平台、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合作将加快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国内医药企业走向国际。
履行社会责任 做好公共服务
中国医药集团多年来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努力践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企业理念,为国家防病治病、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医药储备单位,国药集团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情疫情的医药储备与紧急供应任务。在1960年抢救61个阶级兄弟、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树和舟曲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医药物资储备与应急供应上,国药集团都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医药储备与调拨任务。
2010年9月,国家开展了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我国近亿名儿童接受了麻疹疫苗接种。中国医药集团承担了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全部疫苗生产供应重任,供应麻疹疫苗1.3亿人份,全部实施以疫苗每批批号跟踪到客户的供应明细报表制,药品不良反应率为百万分之八,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异常反应指标,为我国消除麻疹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集团力争建成涵盖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成为进入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医药健康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充满激情活力的中国医药集团,正坚定地向这一目标大步迈进。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