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品牌重塑 需以竞争为导向重新定位自己
李宁在走下坡路。虽然借到了奥运会的东风,期间频频出招,仍解不了其品牌危机。近3年李宁品牌定位的方向性错误,为现在的危机埋下了祸根。“90后李宁”不仅没有重塑李宁,反而成为李宁品牌的发展障碍。
定位90后缺乏竞争性
“90后李宁”定位于年轻的16~23岁群体,为什么不能够成功?因为李宁并没有解决当年轻人面对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时,他们不选择耐克、阿迪达斯而选择李宁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耐克、阿迪在中国逐渐壮大,其品牌定位从高端的“小众”市场转变成寻常百姓的“大众”市场,消费人群这几年一直是往下延伸,向高中生和年轻白领倾斜,成为年轻消费人群的拥趸。反观李宁,其消费人群,其实是以70后的中年人居多。“90后李宁”恰恰脱离了李宁原有的客户群基础,导致多年的基础被打掉了。品牌定位一旦脱离了企业已有的客户基础,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两头夹击显尴尬
从今年李宁在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品牌定位的失策,给它带来糟糕的市场业绩。李宁现在的状况是两头夹击,身份尴尬。
一方面,在高中生和年轻白领的消费人群中,大家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二线城市的大部分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耐克、阿迪。像三四线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也会选择耐克、阿迪。而经济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的,他会选择安踏、特步这些品牌。因为安踏、特步这类品牌的结构性成本较低,而李宁的定价是偏高的,使得他原本的中低端人群会被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给切割掉。
李宁2011年的账面数据不会好看,与竞争对手相比,更为惨烈。在中国市场,耐克、阿迪201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0.6亿美元、12.29亿欧元,同比增长为18%、23%。李宁2011年销售收入为89.2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5.6%。而作为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三集团,安踏的2011年营收达到89亿人民币,与李宁相当。去年中国本土五大体育用品商安踏、特步、361度、匹克、李宁的净利润分别为17.3亿、9.66亿、11.33亿、7.8亿、3.86亿,李宁垫底。
竞争力下降、净利润率急剧下滑,李宁面临的问题可能继续恶化。“90后李宁”这个方向如果继续下去,李宁的盈利能力会掉得更快,库存压力持续增加。更糟糕的是,经销商的信心、整个团队的士气,都会持续地消泯。
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
定位的本义是针对竞争对手,确立更优位置,然后企业所有资源、运营要围绕这一点去配置,从而创建出品牌的竞争优势。
但在中国的环境下,李宁的竞争对手耐克、阿迪,显然不存在中老年为其主要消费人群的状况,“90后李宁”并不能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李宁摆脱当下困局的出路在于,针对耐克、阿迪等市场领导者,确立更优认知,才能解除竞争的封锁,李宁良性的发展才能凸显出来。
除此之外,任何不以竞争为导向、只从自己的运营角度、企业愿望出发所做的赞助和宣传,都是无济于事的。(作者 谢伟山)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