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集团】国际煤市低迷不振 国内煤市后市看好
上周国际三港动力煤价格涨跌互现,总体来看跌幅较涨幅更为明显。
据环球煤炭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5.7美元/吨的基础上大幅下跌3.19美元至82.51美元/吨,跌幅为3.72%,本周跌幅第一;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4.99美元/吨的基础上小幅上涨0.41美元至85.40美元/吨,涨幅为0.48%;欧洲ARA三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期87.2美元/吨小幅下跌0.18美元至87.02美元/吨,跌幅为0.21%。
亚洲方面,印尼能源矿产部8日宣布其十月国际动力煤参考价格为每吨86.04美元,比九月下降了0.2%。ICPR是一个月度平均价格评估,动力煤ICPR是印尼69个品牌煤炭的定价基础。
非洲方面,南非中央银行南非储备银行行长马库斯10号说,由于采矿业工人罢工不断,加上运输部门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罢工,南非的经济前景急剧恶化。马库斯说,仅在8号一天,就有56亿兰特,约合6.3亿美元资金流出了南非股票市场,这充分说明,很多投资者已经失去了信心。另外,南非货币兰特8号暴跌到三年半以来的最低点,引发了人们对南非央行即将对兰特进行政府干预的猜测。
美洲方面,奥巴马对清洁能源的鼓推打压了煤炭是不争的事实,燃煤发电比例下降冲击着煤炭商,美国第3大煤炭生产商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AlphaNaturalResources)日前就做出了裁员10%和关闭8座煤矿的决定。眼下,美国煤炭业矿工不满情绪正在日益上扬,他们称奥巴马的“去煤”政策已经破坏了稳定的生活。
大洋洲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同意印度基建集团建设艾伯特角港为煤出口中心。艾伯特角港是澳大利亚北端吃水最深煤炭运输港口,由昆士兰州政府拥有,向亚洲国家出口动力煤,九月份该港口出口120吨动力煤。港口建设能满足昆士兰加利里盆地的煤炭运输需求,加利里盆地煤炭年产量为3000万吨,火运至艾伯特角只有495千米。该煤田位于克莱城西南方130千米处,是露天煤田,可开采30年。印度基建集团以12.6亿美元收购加利里盆地汉考克的多数股权,其中包括79%的阿尔法和西阿尔法项目和艾博特角港铁路项目等。
上周国际市场相对平静,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前景黯淡,基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国际煤炭需求仍然疲软,国际煤价短期内仍将低位运行。
――受诸多利好因素推动 国内动力煤市场后市乐观
上周国内动力煤市场主体平稳运行。煤矿方面,下游需求少许拉动,煤矿库存因长假效应小幅减少,虽然电厂存煤量有所上升,但是受大秦线检修以及北方气温较低的影响,下游仍有一定的采购打算,华东地区煤价领涨20元/吨。港口方面,受大秦线检修的影响,北方港口库存下滑明显;南方港口方面,本周港口库存回升,煤价看涨稍显乏力。
港口方面,进入10月份以来,受天气转凉,部分工厂停产放假、用电负荷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国重点电厂日耗大幅下降,电煤库存超过8800万吨。沿海电厂方面,六大沿海电厂日耗合计仅为51万吨,较夏季用煤高峰时减少了15%,其中上电、大唐、华能三大电厂日耗下降明显,华能电厂日耗由正常情况下的19万吨降到16万吨,国电电厂日耗由正常情况下的13万吨降到8.6万吨。全国主要电力企业的电煤库存再度攀升使得此前促进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供求活跃主要因素之一的“心理需求”逐渐减弱。同时,“水电超发”继续抑制火电出力的恢复和增长;而节日及“长假”也使得部分市场动力煤的交易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了市场动力煤供求的活跃程度。最新发布的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较上周小幅上涨2元/吨,报收于637元/吨。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