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阅兵” 人才“群英会”中国石油集团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综述
9月25日,随着电焊工比赛鸣金收兵,百万石油人的“技能奥林匹克盛会”——集团公司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半个月时间,400余名选手分为四个赛区进行激烈角逐,展示新时期中国石油员工的才干智慧。
本次大赛既是石油系统员工素质和技能的一次“大阅兵”,又是一次技能提高和引领培训的盛会,促进了员工技能的提升,为集团公司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吹送一阵劲风。
以赛促练、竞技提素,新思路延伸长远培训效果
9月22日的青岛,秋高气爽,电焊工实际操作赛场内却“电闪雷鸣”,47台焊机的轰鸣声与耀眼的焊弧光一同为选手助威。
赛场上,选手挥洒汗水;赛场下,教练和领队也在交流和热议。“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我们同样看重过程,希望通过比赛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这是不少参赛领队和教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采访发现,通过比赛提升素质,谋求长远培训效果更为人们所重视和认可。
这得益于集团公司办赛的新思路。近年来,集团公司把促进企业发展与提高技能操作队伍整体素质紧密结合,把开展群众性技能竞赛与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推动技术交流和先进技能共享等作用进一步突显。
同时,随着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评聘制度化、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正常化,一批有特色、注重传承绝招绝技、现场技能攻关及技术交流的技能专家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竞赛配套政策日趋完善到位,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刻苦钻研、勇攀技能高峰的高技能人才骨干,国际赛场和国家级赛场也捷报频传。通过竞赛,集团公司新增3名“全国技术能手”和4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技能大赛快速带动了实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一批技艺精湛、竞赛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走上培训师岗位。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对广大员工苦练技能、提高职业素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辽河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工暨井控班组教练李贵库说。
今年大赛组委会还在比赛期间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延伸拓展竞赛效果,每个赛区还进行现场作品技术点评或赛后技术点评。仪表维修工竞赛赛后,由各单项实操第一名表演技能特长;电焊工竞赛期间,安排曾参加国际比赛获奖的技能专家王召军进行技能绝活展示;组委会邀请集团公司和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专家进行焊接技术发展及现场应用技术报告会;井下作业工暨井控班组赛区还组织参观辽河油田采集输实训基地和勘探开发演示中心。
以业务发展和安全生产需要为导向,赛出实效
服从服务于业务发展和安全生产需要,是近年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的新导向。为满足日益复杂的现场生产需求,本次大赛对选手知识面要求更广,操作技术难度也有所加大。
与往届相比,此次电焊工竞赛实际操作考试由以往的3个焊接项目增至6项。曾担任过世界焊接技能大赛教练的曹遂军裁判员告诉记者,此次大赛对选手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选手对每一类焊接技能都有娴熟的掌握、对每一项试件的焊接发挥出高水平的操作,全面体现选手各方面能力。
这次井下作业工竞赛以考核操作技能为主线,设置5个项目。理论考试不但包含井下作业和井控知识,而且新增对29个作业和井控的相关文件、规定和行业标准的考核。井控班组比赛内容覆盖接班前巡回检查、召开班前会、现场操作和召开班后会等一个完整班次的所有工序环节。
钻井液工、合成氨装置操作工和仪表维修工赛区也是如此。考题都是竞赛组委会紧密结合一线生产需要,经过多次研讨确定的,注重实用性,不出偏题怪题,更贴近工作实际。
通过改进赛制设置,大赛还有效引导参赛企业和选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发展特点。往年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和计算机分别进行比拼,但考虑到操作现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今年实际操作考核项目将计算机基本技能考核与业务知识考核融为一体,很好地考核了选手应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业务的能力。
以实战为导向也使得各代表队准备起来更加从容不迫。各参赛企业积极参与这次大赛,但各单位并没有出现“大操大办”而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事实上,因为生产任务繁忙,不少单位的集训准备时间只有半个月,最短的只有一个星期。这和以往动辄数月的赛前准备迥然不同,赛出的完全是平常的工作水平。
以信息化促进公开化透明化,让竞赛公平高效
9月10日,组配油水井管柱技能考试现场,选手完成项目才几秒钟,成绩就汇总到裁判组长和裁判长手里。9月22日,选手完成电焊工理论考试答题并确认后,即刻就显示成绩……
如此公平高效的执裁,靠的是竞赛组委会对信息化的引入。今年,四个赛区的所有赛事都应用了平板电脑评分,使竞赛效率显著提高,有效避免了判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竞赛筹备组与考试技术支撑单位积极沟通协作,创新思路,顺利开发出相应的考试软件,实现了无纸化考核和评判。
信息化使竞赛更加透明。以往只有在选手实地操作时人们才能观摩,但今年电视监控设备和大屏幕直播车的全程使用,让人随时了解每名选手的参赛细节,包括理论考试也能观摩,营造了公平的竞赛环境。
这次大赛还尝试了企业推荐和抽签确定选手参赛资格的新模式。如在井下作业工暨井控班组竞赛选手的确定上,按规定每个单位可以有8名选手参赛,其中5人由参赛企业自主推荐,另外3人由竞赛组委会从10名备选人员中抽签产生。这项新办法确保竞赛成绩客观反映真实水平。为让更多新人参与大赛,大赛还对历届同级别竞赛获奖选手参赛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了竞赛成绩的含金量。
为更好地为参赛队伍服务、及时进行信息交流,组委会每天还编发一期简报,内容包括比赛成绩、赛程、赛事特写和天气预报等,赛后将比赛现场摄录的课件制作成光盘发至各参赛单位,供总结和指导培训用。
集团公司人事部技能开发处负责人表示,集团公司今后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办赛理念和组织经验,更加注重先进技术标准的跟踪引进,更加注重复合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操作规范和操作质量,更加注重技术交流和开放办赛,将职业技能竞赛办成企业普遍认可、员工广泛参与的大舞台,形成良好的竞赛文化,坚持不懈地抓好。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