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

打造亲情文化 促进安全生产

来自: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2-10-19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冀中能源集团核心骨干企业,于199999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冀中能源”,股票代码000937,是河北省首家上市煤炭企业,全国第一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企业。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电力、建材、化工、物流于一体,是全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之一。现有18对生产矿井,总资产300亿元,煤炭年生产能力超过3300万吨,营业收入达500亿元。公司采煤机械化率达100%,安全生产管理位居行业先进水平,绿色生态矿区建设领跑全国。多次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十佳企业”,先后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企业”、“中国十佳最重分红上市公司”、中华环境友好煤炭示范矿区”河北省明星企业”、河北省政府质量管理奖、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以来,公司始终以关爱职工生命、守护职工幸福为出发点,着力研究探索亲情文化,以此提升安全工作层次,不仅对安全工作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浇筑亲情文化根基

通过对长期的煤矿生产实践的分析研究发现,亲情在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育上、安全工作的强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

(一)抓好安全工作,人是根本。经过对生产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抓安全,仅抓物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不少煤矿生产装备和井下作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事故仍然屡禁不止。事实证明,任何技术或设施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掌握,“本质安全”能否实现,关键还是靠人。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的疏忽、麻痹造成的。疏忽、麻痹又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差、责任心差造成的。要避免和减少事故,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超前管理,系统防范。然而,从根本上讲,这些还都是外力作用,仍然离不开人的作用。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要抓好安全生产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根本。

(二)强化安全意识,亲情是灵魂。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有诸多因素,比如业务素质、技能水平等。而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客观条件(比如装备、技术)和环境(比如地质条件)都确定的情况下,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责任感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成败。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往往在复杂恶劣的条件下也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安全意识弱、责任心差,防范不到位,不该发生的事故也可能发生。所以,最大限度地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激发职工的安全责任感是安全工作的核心。只有人的“生命意识”“亲情意识”才能最大限度、从内心深处激发人的安全意识,激发人们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从内心深处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三)捍卫生命价值,构建全新文化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根本、亲情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把“以亲情关爱为主线,以弘扬生命价值、捍卫人生幸福”作为安全工作的根本宗旨,用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安全工作;确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核心理念,强调永远不要带血的煤炭,永远拒绝带血的利润,把保全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确保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幸福,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事故皆可预防,意识决定成败”的安全哲学,突出强调人在主动抓好安全工作的主体作用和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以及“有效避免事故是评判安全工作的唯一标准”的安全准绳,“有失职的领导才会有违章的职工”的领导干部责任观,“我的安全我负责”的职工责任观,处处都融入对生命的敬畏与职工幸福的关爱。因此,抓好安全工作,必须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必须突出人的安全意识,而这一切亲情文化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推进亲情式安全教育,延伸亲情文化传播

企业文化只有广为传播,才能发挥作用。亲情文化更需要用心去培育。在煤矿企业,安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和营造亲情文化,必须首先从创新安全教育入手,努力用亲情唤起职工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一)传播主体的亲情化。传统安全文化的传播主体多是管理人员、政工干部。而亲情文化传播的主体则必须以亲情为主线进行全新扩展,最佳的传播主体是职工的妻子、孩子、老人、亲戚、朋友。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亲情的代表,亲情的渗透。比如,“安全大嫂服务队”深入基层区队、井口为井下职工服务,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井口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伴你行”联欢活动,都能打动人、感染人。

(二)传播载体的亲情化。传统安全文化的载体多数报纸、文件、书本。传播亲情文化,无论是传播渠道、传播途径,还是传播形式,都要亲情内涵。比如利用手机短信发动职工家属向亲人传递安全嘱托。三言两语,或句或诗,或祝福或感激,让亲人之间的挚爱真情得以无限延伸。发挥电脑、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来传播亲情,深入职工家庭进行家访,把家属对职工送上的安全叮咛、安全嘱托用摄像机录制下来,制成光盘,在职工会上播放。亲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亲人安全生产的殷切期盼,都能深深打动职工们的心。

(三)传播对象和时机的亲情化。在煤矿生产中,总有一些特殊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处于情绪异常时期,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就会对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他们把这一特殊群体细化为“十种人”,如毛手毛脚的鲁莽人;新婚归来的甜蜜人;家务缠身的疲劳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心事重重的忧郁人;不懂安全的糊涂人;大意失荆州的粗心人;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抛锚人;冒险蛮干的大胆人;单人独岗作业的零散人。通过对容易诱发情绪波动的各种原因的分析,进行“人性化的帮助”、“朋友般的化解” “亲人般的劝导”,可以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三、全面优化矿区环境,重视亲情文化的烘托

众所周知,煤矿工作环境艰苦、危险性高,煤矿工人长时间工作在地层深处,面对冰冷的机器设备、单调的地质环境,极易产生厌烦、急躁等不良情绪,是引发误操作、违章操作的重要因素。营造亲情文化,不仅要重视人际关系、人际交流的亲情化,还要重视人与环境交流的亲情化,把单调冰冷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成为温馨家园、温情港湾。

(一)生活环境的温馨化。煤矿井下生产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职工体力消耗很大。为了让职工住好休息好,他们重视职工宿舍的装饰改造,尽可能配置好服务用具。对职工宿舍进行一些精心布置,制作精美的安全祝福窗帘、温馨的职工全家福照片。让职工充分找到“家”的感觉,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劳,化解不良情绪,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井下生产中,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

(二)井下环境的生态化。为了改变井下枯燥冰冷的环境,在井下大力推行爱心生态工程,努力从井口走廊、井下运输大巷到主要生产工作面,都要建立亲情文化走廊、爱心文化站。每个亲情文化走廊、爱心文化站要设有饮水机、桌椅板凳,巷道岩壁上悬挂以安全文化理念、安全警句、安全漫画、职工全家福等为主要内容的彩色喷绘展板,还配以人造绿色植物进行装点,彻底改变井下“黑沉”的概念,使职工即使在百米井下也能够感受绿色、享受温馨,最大程度地缓解疲劳。近年来,有的煤矿在井下试养巴西铁、橡胶树、迎客蓝、春雨、谷叶等绿色植物,并在盆栽水生花木的水盆里面放养金鱼。通过绿色与生命,激发职工爱心,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关注安全。

(三)文化环境立体化。要使亲情文化覆盖整个矿山,必须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环境。在工业广场建设亲情厨窗,在职工生活区建设亲情文化广场、亲情文化公园,在职工宿舍区、职工餐厅、区队会议室设置亲情文化园地,并对矿区通勤班车、井下送人车进行全新改造,建成流动的亲情文化走廊,实现文化阵地的全覆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井口演讲、文艺表演、消夏晚会、书画展览,实现文化活动的全覆盖;坚持开展“送平安信”、“安全心理咨询”等专题教育,实现文化教育的全覆盖。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环境,有力地烘托亲情文化氛围,职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得以深化、强化。

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有力承载亲情文化

文化只有融入管理,落实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落地生根结果,管理是亲情文化的最终承载者。因此,倡导亲情文化,只挂在嘴上不行,说一套做一套更不行,必须用实打实的行动去实践去体现。笔者认为,在安全管理上融入亲情,核心是领导干部要带着亲情看安全,带着深情抓安全,力求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对职工生命的无比敬畏和珍惜。

(一)真正摆正三大关系。是不是真正关爱职工,是不是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经济效益、生产任务放在第一位,突出表现在对三个关系的处理上,一是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是要安全还是要煤炭。二是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舍得舍不得在安全上多投资。三是安全与工作条件的关系。煤矿井下生产多是一些苦累脏险、粗大笨重的工作,要不要给职工创造好一点的工作条件。这三个问题看似纯属管理问题,却集中反映了管理者对安全的本质理解,是到底以人为本,还是以经济利益为本的根本标志,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构建亲情文化的基石,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践行亲情文化的试金石。

(二)强化领导干部责任。为了在领导干部思想真正确立亲情文化理念,必须把能否处理好三大关系作为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安全思想隐患的标志来看待,以此为基础开展领导干部思想隐患大排查活动,把能否处理好三大关系细化分解,并建立定期定事的排查制度。从而在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坚决不要带血的利润,不要带血的煤炭”的理念,决不能以损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产量提高和短期发展。

(三)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舍得投巨资为职工创造安全可靠的生产条件是亲情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因此,要把质量标准化当作生命工程来抓。投入资金,整修改造生产环境。同时,加大先进装备的投入力度,努力使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真正把矿井打造成放心矿井。

总之,亲情最能打动人、最能震撼人。通过建树亲情文化,可以更加突显“人”的核心地位,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安全生产,还能极大地优化矿区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