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创新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劳动力,民营企业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要广纳贤士,诚招贤才,当家族成员不能胜任时,则应大胆启用雇员和非家族成员,积极聘用外来专用人才。在激励机制中,要打破“经济人”的观点,片面强调金钱的刺激作用,已远远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人是“社会人”,“文化人”,是各种社会关系复杂的结合体,人的需要是丰富的,仅仅靠单一的物质刺激已达不到应有的刺激效果,企业人才是“流”还是“留”,这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一些民营企业在用人时往往三副面孔,引进人才之初不惜许以重金,并委以重任;使用过程中放手放权却不放心,背后设钳制,搞防范;业绩做大时,老板出于种种担心,又将其架空。此情形无疑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也动摇了人才长期效力于企业的信心。再者,员工对企业向心力不齐,归属感不强,都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如今,中国民营企业只是解决了“下海淘金”的动力机制问题,而一系列制度建设尤其是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为却步履蹒跚。当前民营企业要迫切树立人才高地的意识,重视人才长期作用与企业主体命运之间的唇齿关系,进好人,用好人,留住人。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理念。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创造出适合成长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本管理”得以实现。
5、改善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
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在当代社会中,构成企业竞争实力的,既有厂房、设备、技术、资金等经济的因素,也有商誉、信用体系、企业形象等非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非经济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经济因素而决定企业的成败。民营企业由于其生存条件的限制,在以往发展史上不仅没有塑造好产品或企业的品牌,而且还破坏了自身的形象。当年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全国闻名,给民营企业形象造成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除。民营企业形象改善关系到民企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彻底改变民企在人们印象中的旧形象,民企就没有未来。企业文化创新既有对内的文化氛围的培养,又有对外的企业文化传播,因此,企业文化创新就是要塑造企业形象,把民营企业的不良行为改掉,代之以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高品质服务、重信誉、守信用、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企业。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相交叉融合,没有优秀企业文化就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要注意企业品牌建设,民营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在产业与产品选择上也是拾遗补缺,许多民企选择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加工制造。因而也很少能创造出品牌来,只能为大企业打工,做些加工服务。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树立品牌,从而提高竞争力。品牌是21世纪企业竞争最后一张王牌,品牌意味着市场份额;意味着竞争力。
6、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培养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都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创新便是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氛围,使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使企业跟上时代发展,永不落伍。
总之,企业文化创新对于增强民营企业内在竞争力,对于民营企业解决有关问题或为之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民营企业迎接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又是非常紧迫的。民营经济毋庸置疑将会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没有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将不能在21世纪生存,企业文化已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搞好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