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创新
三、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早在2010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同第四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把握这一本质特征,我们认为,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应着眼于下述三个方面:
1.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创新不能割裂历史,创新也不可能空穴来风,它是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扬弃的过程,即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剔除不合理的、非科学的成分,通过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实现与时俱进,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应该看到,在我国餐饮、茶叶、糕点、中成药、丝绸、鞋帽等行业,有相当一批民营企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当下,它们之所以呈现“古木参天、枝繁叶荣”之势,无不是在弘扬优良传统与锐意创新上继往开来。以北京的同仁堂为例,300余年的历史,如今已发展壮大为企业集团。在经营理念上,既继承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一初始时期的创业宗旨,又将“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作为新时代的经营哲学;既践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省物力”的古训,又在现代一流的生产流水线上实现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手搓锅煮”、“眼看鼻闻口尝”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方式上,实现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进而实现了企业形象的创新。实践证明,如果背离传统,则割断了血脉,丧失了根基;如果抱守成规、固步自封,则失去了生机,走向衰微。同仁堂集团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典型意义,它为我国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有益的范本。
2.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上进行文化创新。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都同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休闲、娱乐、保健密切相关,因此,着眼于客户(顾客)的需求进行文化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又一重要策略。例如:在产品的质量上创新,加大科技含量,使之不仅样式美观,且经久耐用、货真价实;在服务质量上创新,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新品种、新服务,并根据客户的信息与需求,适时服务,跟踪服务。这是仅就生产企业而言。建筑企业、餐饮企业、旅游企业等,亦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项目和特点,进行创意策划、调研论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大凡不断发展壮大、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无不是凭其质量、信誉和服务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企业家形象,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而形成品牌。“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和重要标志”。因此,“品牌建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企业的经营理念必然充盈其间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之所以能够创出强势品牌,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努力地把文化因素融入品牌创建的全部过程。”由此说来,着眼于人民群众需求进行文化创新,是民营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需要,是创建品牌的需要,自然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3.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承认,许多民营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与企业老板的一技之长、聪明睿智、审时度势、开拓进取以及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人脉资源密切相关,由此,也使之在企业内部树立了绝对权威。一般说来,他们不喜欢放权,企业的关键性岗位也都委任于直系亲属。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创办初期也曾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亦愈发显示出来: 尊崇历史传统、固守以往经验、注重物质因素、以人治取代管理机制,甚至在企业内部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文化创新,是愈加显得重要与必要了。在这里,我们提出如下创新路径:一是倡导民营企业家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不仅学习专业技术,更要注重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使之由“物本”转向“人本”,由人治转向法治,由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受民营企业的性质所决定,企业家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前提。二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将富有真才实学,懂管理、善经营、有学历的年轻人引入企业中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创业老板权威型管理为企业家引领型管理。三是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根据既定的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以走出去、请进来不同形式,对员工进行职业教育,使之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进而使企业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当然,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文化创新远不止这些,企业的目标管理、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等,也是文化创新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摘自《学术交流》期刊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